2014年十大新聞 天災人禍讓台灣人悶爆


回顧2014年十大新聞事件,半數是災難、疾病或重大刑案;而其中發生在台灣的都不是「天災」,全是「人禍」,讓台灣人悶到爆。此外,台灣和香港分別發生了重大的政治反抗運動,不同主張的人群各執一端,社會陷入兩極撕裂。

票選時間:2014/11/14-11/21
總計票數:58606票

1. 高雄氣爆32死 敲響公安警鐘


7月31日晚間,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從下水道衝出的火光,讓高雄人一夜難眠。這場由李長榮化工所運送的丙烯外洩而引發爆炸的公安意外,炸翻了三條,共計幾百公尺的路段;一部汽車甚至從地面被炸上三層樓頂。
除了總計12名化工廠員工和市府官員遭到起訴外,高雄市區地下化工原料管線的管理問題,更是這場「驚天爆」之後難解的習題。


2. 黑心食品毒害 全民怒食難安


從麻辣鍋的湯頭、雞蛋殘留抗生素、工業漂白劑浸泡的豆芽,到工業石膏生產豆花。 過去一年一提到「黑心食品」這個詞,沒有台灣人會不反胃。更讓民眾心驚膽跳的,是劣質原料混充、加工製成的食用油,這些油品不乏知名品牌,行銷遍及食品店、烘焙廠和夜市小攤,重創了台灣「美食王國」的形象。

 

3. 太陽花學運起 占立院反服貿


一群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強行闖關的學生及社運團體成員,3月18日晚間攻占立法院議場,寫下1949年政府遷台以來,立法院議場首度遭到抗議占領的紀錄。
這場繼1990年「野百合」之後最大規模的學運讓服貿協議至今沒有生效,更打亂了馬英九政府兩岸政策的節奏,更間接鼓勵了香港「雨傘革命」的發生。


4. 大廠頂新無良 全民抵制拒買


在中國發跡的台灣食品商家頂新集團,從2013的橄欖油摻用銅葉綠素,到2014年下半爆發的一連串劣質食用油風波,讓頂新魏家從「鮭魚返鄉」的模範企業成為各方抗議的眾失之的。
除了劣質食用油,包括頂新從事的房地產投資炒作和政商關係,都遭到公眾一一檢視,一股名為「滅頂」,要求頂新完全退出台灣的風潮方興未艾。


5. 鄭捷冷血逞凶 北捷4死24傷


5月21日台北捷運發生啟用以來第一起隨機殺人事件。嫌犯是21歲的男子鄭捷,他利用列車開動時,在車廂內連續砍殺無辜乘客。
鄭捷被捕後自稱從小就立志「做大事」,經過鑑定並沒有精神病。檢方以四個殺人罪求處死刑。而在案發之後一段時間,警方也全面進駐各捷運站,以求讓旅客安心。




6. 伊波拉無藥醫 疫情慘全球慌


今年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大流行最早起於西非的幾內亞,之後蔓延北美、歐洲和南亞。總計全球出現的病列超過1萬5千例,死亡人數接近5500人。是近4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由於伊波拉目前無藥可醫,也沒有疫苗可供注射預防,更增加了各國民眾面對伊波拉病毒的恐懼。



7. 12年國教亂糟 會考比序招怨


馬英九在民國100年元旦講話宣布啟動12年國教,今年1月各學區簡章才最後定案。政府不顧包括教育界、教師、家長及如李家同等公共知識分子此起彼落,要求暫緩的呼聲,執意2014年上路。
果不其然,由於制度設計不良、思慮不周,12年國教在5月正式上路後,成為台灣教育史上最混亂、爭議最多、反彈最強烈的一次升學。
 

8. 馬航離奇失蹤 239人無下落


3月8日,一架編號MH370的馬航班機凌晨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 預計前往北京。但在起飛1小時後機上包括應答器在內的所有通訊設備就被關閉,導致航班與胡志明飛航管制區失去聯繫,飛機自此從民航雷達上消失。這起班機失蹤意外,至今沒有發現任何殘骸或屍體,被稱為史上最離奇的空難之一。



9. 復航墜毀48死 近年最慘空難


一架載有58名乘客和4名機組員的復興航空GE222班機,7月23日晚間從高雄飛往馬公時,在麥德姆颱風帶來的狂風驟雨中失事墜毀。這是近10年來台灣最慘重的空難意外。
這起空難的確實原因還在調查中,但卻已經引發公眾對於惡劣天候下為什麼還能允許民航機飛機等等連串批評和爭議。


10. 港生佔領中環 爭特首真普選


醞釀超過一年,於9月28日正式啟動的香港「占領中環」運動,是香港史上首見的大規模以「公民不服從」為手段的政治抗議運動。
參與者要求在2017的特首普選能有更廣泛、更符合民主原則的候選人產生機制。但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堅持抗議者的訴求依法無據。政府和抗議者數度爆發激烈衝突。也是1967年左派發起「六七暴動」以來僅見的大規模警民衝突事件。


 

2014十大新聞-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
2014十大新聞-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

Yahoo新聞編輯增額錄取
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結果讓各方觀察家「眼鏡碎滿地」,民進黨拿下了六都市長中的5個,國民黨只由新北市長朱立倫以不到3個百分點的得票差勉強保住新北市。總計在全國22縣市中,民進黨贏得13席、國民黨僅剩6席。因「2014年度十大新聞票選」結束時,地方選舉未有結果,Yahoo新聞編輯群認為國民黨遭逢空前潰敗足列年度重大新聞,故予「增額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