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資料庫建置成果工作坊」 客委會邀您認識臺灣客庄土地變遷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九日舉辦「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資料庫建置成果工作坊」暨「越界:?裡溪尋溯行讀」,由計畫執行團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宗信所長分享現階段計畫的執行成果、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廖泫銘研究副技師介紹「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系統(雛形)」;吸引許多對客家史料有興趣的學者、研究生與文史工作者共襄盛舉,一同了解臺灣土地樣貌的變遷。

「土地申告書」是日治初期(一八九八-一九0五)間,由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針對臺灣西部平原所展開土地所有權調查的成果之一,主要登載了當時業主申告土地所有權時的各種地籍資訊,包括土地地號、地目、四至(古早時代界定土地範圍的用語)、地權由來、土地等則、大租權利者、小租權利者及各種證據書類的資訊,更是體現臺灣數百年來土地變遷的珍貴史料,也是連結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的精確素材,期許本計畫得以讓研究者開拓出更寬廣、深入的研究視角。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指出,客發中心與國內各大專院校、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在地社團等相關單位持續且長年的合作下,積極推動了客家文史相關研究,並且針對全國客庄持續推動文化資源普查、村史徵集及數位典藏計畫有更深的探討。臺灣的每塊土地從地目到地號,到每一筆交易的土地,都有它專屬的故事,同時也讓民眾對桃竹苗客庄每塊土地的歷史,有更深層的認識。期望將來一邊執行調查研究一邊與大眾分享,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指導,匯集更多的力量,讓客庄的故事更加完整更加豐富。「土地申告書全文資料庫及時空檢索平臺」系統預計在一一四年建置完成,透過數位化檢索平臺呈現,可望成為重要的客家學術研究基石。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宗信所長表示,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資料庫建置計畫透過數位化資源相互整合,與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等相關單位共同合作,現已建置完成今桃竹苗地區超過七成的資料建置工作,檢索平臺提供電子全文及原系統影像,使用者得以經由場域性的解讀與可視化的加值,挖掘及釐清客庄每一筆土地數百年來的故事與變遷歷程,進而重建客家鄉親與土地連結的新關係。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從一一0年起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執行「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資料庫建置計畫」,將以四年分八個期程,利用臺灣現存約一千一百七十三冊的土地申告書,透過數位化作業與結合GIS地理資訊系統方式建置檢索資料庫網站,未來將建置桃竹苗地區至少五三0處客庄十八萬九千四百九十二頁之內容資料、蒐整二百條客家文史景點、規劃十條客庄歷史故事路線、舉辦三場工作坊、二場客庄史蹟景點行讀,並定於明年十一月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舉辦「土地申告書國際學術研討會」,將邀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參與,期使各界了解與認識臺灣客庄土地的歷史變遷。

九日活動,除了由執行團隊分享現階段執行成果與介紹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系統外,同時帶領大家跨越番界,前往大湖進行一場「越界:?裡溪尋溯行讀」,沿著?裡溪向內山前行,前往關聖帝君廟、苗栗辨務署大湖支署、舊撫墾局、苗栗守備隊大湖分遣隊、官舍隘勇駐紮處、桂竹林庄萬善祠廟及硫磺局等處,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彰師大李宗信教授、中研院廖泫銘研究副技師、中教大許世融教授、師大張素玢教授、中央大學鄭政誠教授、新竹縣道卡斯族文化協會廖志軒理事長、桃園市海螺文化協會葉曾孟理事長等人也全程參與,共下探尋歷史上不同的族群在當地的身影及互動歷程(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