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25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總評|雀雀專欄

▲宋柏緯(左)和程予希(右)共同揭曉本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圖/台北電影節)
▲宋柏緯(左)和程予希(右)共同揭曉本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圖/台北電影節)

在 2023/5/15 所公布的第25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之中,影帝后入圍者與去年金馬獎入圍名單所重疊者僅有《罪後真相》張孝全與《一家子兒咕咕叫》游安順再度狹路相逢,最佳影片部分則是《哈勇家》再戰《一家子兒咕咕叫》。導演獎項方面,紀錄片導演蔡崇隆與去年金馬獎導演獎得主陳潔瑤,以及《我心我行》姚宏易、《疫起》林君陽和《查無此心》曾英庭競獎,戰況相當激烈。從本屆入圍名單可以看見三大北影特色:「四大類獎項入圍作品皆可競逐最佳導演獎與個人獎項」、「長短片劇情片入圍作品皆可競逐演員獎項」,以及「企圖兼容影展片與商業片」的電影獎進展趨勢。

長短片劇情片入圍作品皆可競逐演員獎項

北影改制至今(2023)邁入第五年,改制後讓短片演員都得到有望入圍台北電影獎的機會,今年三部短片得此紅利者為《大日子》的潘麗麗入圍最佳女主角獎。短片《紅的夢》王柏人與《推特事》李想則成為新演員獎項入圍者。

相較於改制頭兩年在演員獎項上釋出了四個演員獎項入圍名額(註一),第三、第四年(註二)減至為僅兩位演員獎項入圍的景況看似有意要縮減短片演員入圍名額的態勢,今年共三位演員以短片殺進入圍席次,數量上顯得中庸、繼續維持了改制後的評選原則。尤其改制五年來,年年都是在新演員獎項上讓短片演員掙得機會入圍,或將會讓「新演員獎」成為未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中、與金馬獎新演員獎項上差異最大的獎(註三)。

林君陽執導《疫起》入圍台北電影獎13項大獎。(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林君陽執導《疫起》入圍台北電影獎13項大獎。(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四大類獎項入圍作品皆可競逐最佳導演獎與個人獎項

由於四大類獎項入圍作品皆可競逐最佳導演獎與個人獎項,這使得紀錄片《九槍》的蔡崇隆導演、《我心我行》的姚宏易導演以及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得主陳潔瑤以超強勢之姿奪得三席導演獎入圍席次。導演獎成了今年台北電影獎的「死亡之組」。新加入戰局者為《疫起》林君陽導演以及「新導演」曾英庭。《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程偉豪導演與《本日公休》傅天余導演被擠出榜外令人意外。入圍紀錄片《鑽石水族世界》同時也獲得最佳剪輯獎項入圍,是入圍兩獎的紀錄片《九槍》大敵。


榮譽獎項特出傑出技術獎項部分,《疫起》的確診妝容以「特殊化妝造型」入圍一獨立獎項、另也入圍最佳造型設計,將院內人士與確診病患做出分別兩種處理,道出《疫起》儼然是以活屍/奇幻片規格處理的幕後技術細節;而莊益增所主演、有火燒檳榔園屋場面的短片《光榮之路》最終入圍到傑出技術獎的「火效特效」特別提及項目而不是入圍「最佳視覺效果獎」,令人玩味。至於動作設計量能仍須加強的台片,這次有美學含量超高標的動畫《熱帶複眼》與複合片型《我心我行》開出特出傑出技術獎項入圍名單的「表演/動作設計」與「動作指導」兩名額,也是有趣的評選結果。

林柏宏。(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林柏宏。(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企圖兼容影展片與商業片的電影獎進展趨勢

綜觀第25屆台北電影獎整體入圍名單,不難發現獎項分類上有著明顯的拉扯痕跡,例如《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最佳影片獎卻在導演獎與編劇獎項上抱憾,在海內外票房皆大獲成功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則是編劇與視效入圍,影片與導演獎槓龜,在影迷之間口碑不錯的《本日公休》影片與導演獎也是槓。

不論是影展片或商業片,台北電影獎看來是全都擁抱、企圖兼容影展片與商業片的電影獎進展趨勢持續進行,但相比於去年年度最賣座兩部台片《咒》與《月老》的 7-11 項入圍項數,今年《關我鬼事》入圍 3 項顯得太少;而在金馬入圍 6 項的《哈勇家》這次在北影共入圍 11 項、去年在金馬入圍 13 項的《一家子兒咕咕叫》這次在北影共入圍 8 項,增減幅度上也不難看出有受金馬得獎名單的影響。

這些拉扯或許都是正常:分眾化已經不是專屬於觀眾消費者的權益,也是評審的。如今其實不限於任何國家與任何電影獎,電影獎的入圍或給獎方式,多元到會讓一個電影獎產生看似混亂、甚至精神分裂的狀態,此乃是時代潮流使然的正常能量發揮,評審想要擁抱觀眾也不想放棄個人審美,偏偏當代美學沒有標準答案,電影藝術涵蓋了所有多重宇宙,一個電影獎若想走出自己的路,評審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凝聚共識將成關鍵,否則大家各持己見、純以票數定輸贏,就容易出現分眾感強烈的入圍/得獎名單了。

延伸閱讀:2023第25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遺珠」

2023年第25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

最佳劇情長片

《一家子兒咕咕叫》

《哈勇家》

《查無此心》

《疫起》

《黑的教育》

最佳男主角

游安順《一家子兒咕咕叫》

王柏傑《疫起》

蔡凡熙《黑的教育》

張孝全《罪後真相》

林柏宏《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最佳女主角

潘麗麗《大日子》

王渝萱《小藍》

陸小芬《本日公休》

張鈞甯《查無此心》

孫可芳《聖茭》

最佳男配角

傅孟柏《本日公休》

林孟君《哈勇家》

陳為民《查無此心》

薛仕凌《疫起》

朱軒洋《黑的教育》

最佳女配角

楊麗音《一家子兒咕咕叫》

林詹珍妹《哈勇家》

黃瀞怡《哈勇家》

方郁婷《罪後真相》

宸頤《默殺》

最佳新演員

胡智強《一家子兒咕咕叫》

洪金輝《哈勇家》

葉曉霏《青春並不溫柔》

王柏人《紅的夢》

李想《推特事》

最佳導演

蔡崇隆《九槍》

姚宏易《我心我行》

陳潔瑤《哈勇家》

曾英庭《查無此心》

林君陽《疫起》

最佳編劇

劉存菡《疫起》

陳潔瑤、謝惠菁《哈勇家》

楊貽茜、林品君、許世輝、曾英庭《查無此心》

柯景騰《黑的教育》

吳謹蓉、程偉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最佳紀錄片

《做自己的條件》

《從那天起我們開始哭泣》

《山椒魚來了》

《九槍》

《鑽石水族世界》

最佳動畫片

《byebye.》

《路上》

《熱帶複眼》

《魍神之夜》

《鷺鷥河》

最佳短片

《大日子》

《屍舞》

《紅的夢》

《送行》

《推特事》


(註一)2019年有臺北電影獎《情色小說》的王可元與黃采儀、《老人與狗》的車保羅,甚至劉引商更以短片《帶媽媽出去玩》成為北影史上至今唯一一位「以短片成為北影影后」的演員;2020年有《家庭式》 游珈瑄入圍兩個演員獎、《第一鮪》的游安順以及以《主管再見》奪得最佳新演員獎的李曆融。

(註二)2021年臺北電影獎楊麗音以短片《美樂蒂》入圍最佳女主角獎、《軟弱的梨》黃稚玲入圍最佳新演員獎;2022年臺北電影獎黃泰維、鄭逸軒分別以短片《鍵盤俠》與《腸躁男孩》入圍最佳新演員獎。

(註三)北影規章:新演員不應曾有劇情長片主角或配角演出經驗,同時不曾入圍或獲得歷屆演員獎項。以劇情長片提報者須為主角或配角,以短片提報者須為主角。

舉例1:游珈瑄在2020年以短片《家庭式》入圍北影最佳新演員獎,至今尚未演出過電影長片的游珈瑄若在2030年才首度主演長片並入圍金馬新演員獎,則將創造出「十年前的北影新演員、十年後終於成為金馬新演員」的紀錄。

舉例2:以《主管再見》奪得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獎的李曆融,未來若演出職涯「首部電影長片」將無法競逐北影新演員獎項。《腸躁男孩》入圍過北影最佳新演員獎的鄭逸軒,未來演出生涯首部電影長片也都將無法競逐北影新演員獎項。但他們都仍具有入圍金馬獎新演員獎競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