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光電目標,還需逾萬公頃用地⋯農地結合成關鍵!曾文生:用光電支持新農業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台電董事長曾文生週五(6/21)共同出席「農業綠能總體檢」論壇,盼為農業綠能用地問題提出解方。

 

「其實光電業者在漁電這塊,負面的事情會變少,正面的例子會越來越多⋯⋯我看到的趨勢是這樣。」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一開場,就先為農業綠能信心喊話。他觀察,其實近年光電產業是出現良性競爭,誰能取得更多農漁民的信任、就越能做出品牌,這也逐步翻轉地方對光電的標籤。「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漁民、漁會想要自己投入光電。」

 

我國光電目標2025年須達到20GW,其中農業部肩負9GW,包括屋頂型光3.4GW、地面型光電5.6GW。

 

農業部不只有自己的綠能目標要衝刺,在國家持續發展再生能源之下,光電用地需求是不減反增,還需解套。若2030光電目標為31GW,環團推估要再增加1.1萬公頃用地需求,2050光電目標若為40至80GW ,則要再增加4至6萬公頃需求。尤其目前多數國土仍掌握在農業部門手中,未來如何更順暢的推動光電結合農漁用地,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其中,土地整合是當前最大難題,更是未來擴大光電發展,必須解決的關鍵癥結。

 

曾文生從近年漁電共生的狀況指出,最大的困難就是土地整合不易,「你以為看到的一片完整魚塭,但把地政資料調出來,其實裡面又有水溝、有道路,土地現況複雜。」很多是漁民自己擴大養殖規模,但土地管制卻沒有改變。

 

這也突顯目前農業部門對於土地管制的量能不足。曾文生指出,相較於管都市計畫的地方官員數量龐大,「但鄉鎮市公所的農業管理人員,真的沒有這麼多,要怎麼去面對這個現實?」

 

隨著綠能用地需求增加,如果要開始讓農地出現不同的使用方式,曾文生說,主管機關必須正視在農地管制量能的問題,「那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把管制項目變得單純,讓它模式化、簡單化?」或許是未來可以調整的方向。

 

曾文生盼簡化農地管制流程,以因應未來光電用地。(記者拍攝)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也說,農業部雖已開放2萬多公頃來做漁電共生,但目前開發不到2千公頃,「等於還有5到6GW的光電還在這裡。」為什麼地面型綠能光電還是進度落後?

 

陳吉仲認為,除了光電申請程序、利益分配要調整之外,農地整合確實是一大問題。

 

目前,業者必須自己一一整合產權複雜的農漁用地,才能發展光電,「但其實不該由業者去做,這對業者來說也很辛苦。」陳吉仲建議,漁電共生、甚至未來綠能發展區的土地整合,可以由政府部門授權的基金會或財團法人協助整合,整合完成再給經濟部,去跟業者招標。「這樣可以幫忙業者、也比較能站在農民角度。」而事後的檢核機制也必須落實。

 

他認為,未來的綠能發展區可以是一條路徑,若各界了解並制度齊全,其實是有機會把對農業的影響降到最低的。

 

陳吉仲呼籲農業部應盡快公布農業白皮書,讓各界了解農業政策定位及現況。(記者拍攝)

 

「現在的程序,絕對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陳吉仲說,農業部掌握大片國土,在發展農業綠能、甚至反轉光電污名的標籤,農業部是責無旁貸。但他也強調,討論農業光電,一定須從農業發展的角度出發,而農業部仍要持續和各界溝通,目前台灣農業的樣態與現況,「而農業部要勇敢公布農業白皮書。」

 

「我跟陳吉仲的想法相近,希望農業是主體,」曾文生認同說道,在農業為本的條件下,可以思考如何讓光電成為支撐農業轉型的基礎。他指出,例如要推動新型農業發展,勢必需要投資,那除了政府補助之外,「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如果光電是一種可能,農業部門是可以反過來運用。」

 

曾文生強調,能源轉型的過程,其實是要跟新農業結合,如果能結合綠能、提高農地使用率,會是農業部門非常重要的成就。

更多今周刊文章
他自寫程式操盤,把500萬滾成5100萬…不被對手追趕,和台積電、聯發科搶工程師「每年賺6成」
少年股神翻車?台積電984元新高價,爆2892萬元違約交割...「軋空」下場會如何,4大後果要注意

看更多相關新聞
19年零股利小股東超怒!台電承諾7月提報買回民股3方案
環團揭 台灣進口俄煤 成全球第5大
野柳昨晚突停電 台電:其他單位纜線燒損配合停電搶修
麥寮電廠延役 按合約行事至明年止
台電去年虧損近2000億、累積虧損3826億 喊要拚損益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