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達全電車目標 Volvo 還能延續瑞典坦克稱號?

VOLVO 自 1927 年在瑞典哥德堡創立後,至今已近百年歷史,並在 1972 年正式引進台灣。相信台灣朋友對 Volvo 應該再熟悉不過,尤其是它的安全性,還被冠上瑞典坦克稱號。而 2019 年 VOLVO 正式推出首款電動車,持續在電動車領域發展,並且設定於 2025 年 50% 銷售量來自純電車、2030 年推出新車款都是純電車。

電動車的動力與智慧化我想不用多說,各品牌所推出的電動車都各有特色,也都相較傳統油車優異許多,這也是吸引大家油轉電最大的優勢。但大家對電動車的核心零件電池,有著安全性上的疑慮,尤其在事故發生後電池造成的人員危害新聞更時有所聞,究竟電動車時代來臨後,瑞典坦克稱號是否仍能延續?

延伸影片

https://youtu.be/ZbHBeW3Il1g

VOLVO 自成立以來已經有 97 年歷史,創辦人自創立之初便將安全列為發展的核心目標,在這段歷史中有兩個關鍵,讓 VOLVO 建立瑞典坦克美譽。首先是 1970 年,VOLVO 成立了車禍事故調查小組,成立目的原為研究 1959 年所推出三點式安全帶的成效和改進之處。這一舉措讓 VOLVO 能夠深入了解車禍原因並進行改良,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第二個關鍵在 2000 年,VOLVO 又成立了撞擊實驗室,除了測試車輛研發時的結果外,更重要的是進行車禍現場重建和驗證,確保每一項改善措施的有效性和精確性。

進入電動車時代,大家知道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在結構上有很大不同外,電池安全性更是關鍵。在電動車設計上,VOLVO 在 C40 Recharge 與 XC40 Recharge 採用了電動和燃油共用平台。由於沒有引擎,前樑結構必須重新設計,以支撐馬達並增強車身結構的安全性。此外,電池的放置位置和保護設計也經過精心考量。VOLVO 的電動車電池有別於其他電動車品牌,電池並不會完全舖滿整個底盤空間,從 A 柱到 C 柱之間保留適當的緩衝空間,以增加碰撞時的安全性。為了確保電池在碰撞時的安全性,VOLVO 採用了多層次的保護設計。電池本身放置在鋁合金底座中,前方留有 25 公分潰縮區,並在左右各留出 10 公分的蜂巢式潰縮結構。如果撞擊力過大,蜂巢結構會先行吸收,進一步保護電池。

但在沒有舖滿空間,另外還特地為後座乘客留有更舒適的腳踏延展空間,在此處也沒有設置電池下,XC40 Recharge 依然有著 82kWh 的大電池容量,這原因就來自採用雙層電池設計,反而讓電量更充足。

在潰縮區之後,電池模組還有更多防護,首先是電池模組事如貨櫃般有金屬殼包覆,可進一步保護電池芯,萬一電池遭到穿刺,金屬外殼也能延緩熱失控的發生,當電池模組鋪設完成後,還採用雲母片隔熱和防火,將電池模組與電池包進一步隔離,即使發生熱失控,也能確保 20 分鐘不會出現明火,提供足夠的應急反應時間。

VOLVO 從燃油車到電動車,一直以來都不斷追求安全,電動車在傳承其一貫的高安全性基礎上,加強防護最令消費者在意之處,瑞典坦克的美譽即使到了電動車時代,我想依然還會屹立不搖。

更多3C資訊
reno12 系列上市 台灣版完全降規
Luxgen n7 超適合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