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迎戰熊本商機!日本罕授權,台灣富士電子材料如何升格「集團hub」合寫專利?

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90年後走向凋零。局勢變動之際,台積電於1987年誕生,創辦人張忠謀所發明的晶圓代工模式,加速了產業演進。如今在地緣政治催化下,這個曾經的工業強國,將再次揮動武士刀,劈開半導體新局。只是這回,還多了個最強夥伴——台積電。

《數位時代》邀請你看完文章再免費收藏【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全圖解】(申請連結於文末)

談到日本富士軟片集團(Fujifilm),它除了生產軟片、數位相機、印表機,還跨足半導體材料、醫療保健等多元業務,是日本企業成功轉型的代表之一。

根據日本富士軟片集團2022年財報顯示,營收2.85兆日圓,其中電子材料(Electronic Materials)事業營收1806億日圓,占集團營收約6%。雖然比率不高,但較2020年電子材料事業營收1195億日圓,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看好台灣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去年5月日本富士軟片集團旗下台灣富士電子材料宣布投資150億日圓(約新台幣32億元),分別在新竹興建新廠與台南廠擴產,讓這家在台深耕28年的日商浮上檯面。台灣富士電子材料總經理張文宏指出,「在與客戶共同成長下,目前半導體材料有高達8成都是在地生產。」

24小時跨國研發,專家「互飛」授招

富士電子材料公司總部位於日本橫濱,在全球共有20個生產基地及6個研發基地,提供客戶穩定的供應與支援。在台子公司「台灣富士電子材料」提供半導體IC製程用的光阻劑、顯影劑與銅製程研磨液等產品,早年台灣主要是從日本代理產品與銷售,因應客戶在先進製程的需求,台灣富士電子材料陸續在新竹、台南蓋起4座廠。目前,在台已服務超過100家客戶。

「我們號稱是24小時的研發團隊。」張文宏自信地說,富士電子材料在美國、台灣、日本都有研發團隊,「客戶把需求告訴我們後,我們立即調整,下班後再將訊息傳給該產品生產地(如美國、日本等),他們實驗團隊接力進行。」各地實驗室資源共享,展現國際團隊優勢。

此外,各地技術團隊也會交流營運的經驗。早在今年1月富士電子材料的熊本廠展開營運前,去年3、4月就有日本的設計、IT、採購團隊來台灣參觀研磨液材料的生產營運,「日本QC(品質管理)的團隊來台學習2個月,台灣團隊也會到日本的工廠幫忙。」張文宏透露台日之間合作緊密。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 圖/台灣富士電子材料提供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 圖/台灣富士電子材料提供

配方改良能做主,加速開發、供貨吸客

台灣團隊之所以能傳授經驗給日本,主要是台灣擁有半導體聚落,加上客戶聚焦在先進製程應用,技術走在前面。在研發階段,富士就會和客戶共同開發化學品配方,「過去1個配方的改善可能要耗費3個月時間,現在最快3天就可進行配方調整。」

張文宏指出,早期國際團隊通常只有總部可以改良配方,但富士電子材料非常重視在地技術人員的意見,加上客戶對供貨速度的要求,「台灣團隊有被允許調整化學材料配方,大幅減少開發的時間。」

事實上,這也跟台灣富士電子材料近年強化在地生產策略有關,從早期百分之百都是進口產品,2010年做到20%在地化,如今供應給客戶的產品已有70%至80%為在地生產,歸功於配合客戶快速調整的需求。不過在原物料選擇上,仍以日本原物料供應商居多,同時也和台灣的原物料供應商緊密合作,以確保產能足夠供應。

張文宏有感而發地說,「現在台灣在集團比較是hub(中心)的角色,甚至台日研發人員還能一起寫專利。」就連張文宏也是台灣富士電子材料首位台籍總經理,過去日本供應商訪台時,都會驚訝台灣人在日商做總經理。

富士電子總經理張文宏 圖/蔡仁譯攝影
富士電子總經理張文宏 圖/蔡仁譯攝影

去年台灣富士電子材料大動作在新竹購地,新廠房預計2026年春季啟用,規畫生產研磨液與微影相關材料,還會有新的實驗室與倉庫,在在顯示台灣在集團扮演著重要角色。

展望未來,日本富士軟片集團設定電子材料事業營收將於2030年達到5千億日圓(約新台幣1050億元),加速半導體材料的開發與供應。為呼應集團的目標,張文宏期盼,台灣富士電子材料在2030年營收達到2倍增長。

富士電子材料

成立:1996年
董事長:田中賢一
主要業務:提供半導體IC製造和封裝製程的化學材料
台灣布局進展:在新竹、台南共4座生產基地

來台3大目標

  1. 配合客戶需求,強化半導體材料在地生產製造

  2. 與在地原物料供應商緊密合作,確保產能

  3. 強化台日半導體人才交流,加快技術研發

責任編輯:謝宗穎

本文不提供合作媒體轉載

更多報導
【圖解】日本半導體有哪些「世界NO.1」?日商10年前就重押台灣隊:復甦一定成!
晶圓廠「萬能解鑰」挺進熊本!崇越曝IPO戰略,祭「木馬屠城」獵台日人才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