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健康吃粽 原味為主

每到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粽葉飄香,傳統習俗都會吃粽子、戴香包、掛艾草、划龍舟、立蛋等,其中,粽子為端午節應景食材,但如何吃粽才可以常保身體健康?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田宛容表示,建議吃粽以原味為主,盡量減少醬料攝取量。

田宛容指出,常見的北部粽含有長糯米、豬肉、蝦米、魷魚乾、蘿蔔乾等食材,常用油、紅蔥頭及醬油將所有餡料拌炒熟,用淺黃色較硬桂竹筍殼包起來後,再放到蒸籠上蒸熟,米粒較為分明,通常口味比較重一些。

田宛容指出,南部粽則是用圓糯米浸泡一段時間,再將豬肉、花生、蝦米、香菇、鹹蛋黃等餡料以麻竹葉包起來,放入水中煮熟,米粒較為濕軟具黏性,通常口味比較清淡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北部粽經常搭配甜辣醬,南部粽經常搭配花生粉、醬油膏,愛吃南部粽的人應控制醬料,因為花生粉熱量偏高,醬油膏含鈉量也不少,建議原味為主,減少醬料攝取量。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醬油膏熱量十五大卡(含鈉量六○八毫克),番茄醬熱量十七大卡(含鈉量一六七毫克),甜辣醬熱量十七大卡(含鈉量二九五毫克),果糖熱量四十五大卡(含鈉量○毫克),花生粉熱量則是高達七十七大卡(含鈉量二毫克)。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端午節來臨,很多人都有疑問,到底粽子怎麼吃較健康?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田宛容表示,端午粽健康吃法,總計共有三招,第一招,粽子取代正餐,最多一天一顆就好,若以傳統肉粽為例,大部分會用五花肉、花生等高脂食材,再加上部分粽子餡料會再額外用油拌炒,一顆熱量可能五百至六百大卡。

若當點心食用可能攝取過多熱量,建議避免食用大份量或重量級粽子,選擇大小適中的粽子比較好,最多一天一顆取代正餐。若要身體輕盈沒有負擔,建議粽子可以選擇較小一點,甚至與家人、朋友一起分食,如此就能減少熱量攝取。

田宛容指出,第二招,搭配足夠蔬果最均衡,均衡飲食是指六大類食物適量攝取,粽子主要由糯米組成,常見配料包括五花肉、蝦米、乾香菇、鹹蛋黃、栗子、花生等,在蔬菜攝取部分常常不足,建議包粽的時候多加一些蔬菜,比如筍子、香菇,蔬菜每天攝取建議量為三份;水果每天至少需攝取二份。

因此,建議每次吃粽時,務必搭配一盤燙青菜或蔬菜湯,飯後或是餐間再搭配一份水果,才可以達到天天五蔬果的均衡飲食。

田宛容指出,第三招,少調味少沾醬,吃粽子若是添加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花生粉等,不僅增加一些熱量,更提高鈉的攝取量,正常人一天鈉攝取量建議量為二千四百毫克,大約六公克鹽巴。若是粽子本身已有調味,再添加醬料的話,一天鈉攝取量可能就會超標。建議以粽子原味為主,減少醬料的攝取量。

端午節還可趁著連假與家人戶外踏青、騎腳踏車、舒活筋骨,不僅可以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也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避免端午吃粽熱量爆表,建議吃完粽子務必動一動,除了維持健康體重之外,也養成每週至少達一百五十分鐘以上的中強度有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