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師在中遇襲/台學者:美中民間交流 形同斷氣

四名到中國工作的愛阿華州康納爾學院(Cornell College)教師在吉林遇刺一案,儘管中國外交部稱為「偶發事件」,但政治分析人士認為,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恐不小,因為此次襲擊可能是中國戰狼外交排外情緒的外溢,對美中兩國間敵意的積累和民間往來無疑是雪上加霜,或可預期美國官方也應會強烈反擊。

位於台中的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兩強基於地緣競爭的白熱化,不管就軍事或政治經貿面所衍生的緊張情緒和摩擦都還在意料之中,但若連最友善、最容易維持的民間教育文化交流都突發敵意和暴力意外,代表兩國的民間外交恐也開始進入惡性循環,將讓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對中國卻步。

他分析,許多赴華交流的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相對友善,因為他們來自教育界,多屬自由派人士、政黨傾向也偏向支持民主黨,並喜愛中國文化。

邱師儀說,美籍教師遇刺恐引爆美中政治板塊上的兩大衝突元素。其一,由於吉林位處東北內陸,當地民眾的平均教育程度較低,他們既有的反美情緒或民族主義容易遭煽動;其二,遭刺的美籍教師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愛阿華州,政黨傾向偏支持共和黨,被視為最反共的「紅州」,換言之,雙方本就屬較易起衝突火花的潛在族群,現突發暴力意外,若不妥善處理,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邱師儀也對遇刺事件後的兩國民間往來不表樂觀,他形容,原本「一息尚存」的美中民間交流,現在形同「完全斷氣」,因為中國現在仇外、仇美的情緒不斷外顯,不僅常見政府官員、解放軍發洩類似的情緒、甚至恐已蔓延至一般百姓。

中國媒體對此案的報導十分有限,網絡消息也遭封鎖,遭到網民吐槽說,「一直撤熱搜、外國人躺在地上的圖片也給屏蔽了」、「這很少見,建議國安介入查一下」。

台灣學者邱師儀也批評,中國對此暴力事件的處置過於消極,應盡速檢討通報資訊的不透明,並對社會關切的刑事案件鬆綁言論控制和新聞鉗制。他說,如果四名美籍教師遇刺真是偶發事件、並非中國民眾針對美國的仇外情緒,北京當局就開放言論,留待眾人和媒體去檢視。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亞市出租屋 1男3女拎包入住爆衝突 華人屋主被迫開槍
矽谷科技業去年薪資下跌15% 有人「洗澡不敢洗太久,盡量少用電」
台灣盛香珍果凍好市多上架 南加華人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