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可恃民力」等同民兵?總統主導「全社會防衛韌性」作法受矚

為了增強防災和應變戰爭的社會韌性,總統賴清德,正式為此成立了專責委員會,未來將統整為數40萬,包含替代役、義警義消和民防團體在內的「可恃民力」,加強彼此合作和訓練,儲備重大災害的應變能量。不過外界質疑,這是否變相組成民兵部隊?而且在募兵成效有限的情況下,還要怎麼號召民間人士響應加入民防體系。

圖/TVBS
圖/TVBS

替代役訓員,射擊線上一字排開,聽從國軍幹部的引導,一發接一發扣出實彈,從社會服務到實地參與基礎軍事訓練,反映役男角色和單位任務,正隨著政令逐漸轉型。

軍事記者葉郁甫:「替代役備役人員的射擊,和治安維護訓練,從今年六七月開始施行,而替代役的訓練及管理中心,也隨後改稱了社會韌性訓練執行中心,顯然民力運用的布局,早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按計畫啟動。」

總統賴清德(9.26):「當台灣做好準備展現決心,國際上理念相近的夥伴,會更願意協助台灣。」

總統府任務編組性質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在9月26日成立運行,核心任務其中一環,是充實為數40萬人的「可恃民力」。

國防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那過去曾經有民意代表說,我們的民防訓練,每個人的預算太少,這個一年才幾百塊而已,表示說他的訓練比較偏重是靜態的,但是我們知道民防,在整個戰爭體系的時候非常重要,他並不是說要上戰場,而是怎麼樣穩定後方,或維持社會秩序。」

期望系統性強化民防能量,主責執行的內政部,有意從每個鄉鎮市區公所層級,著手建立「防災協作中心」,接收分配整體民力,同時加強和民防志工組織或社區守望相助隊的合作往來,未來透過相關演訓和專業認證,培養具有規模,能有效協助災民收容救護工作,和穩定秩序的任務型團隊。

國防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然後蔡總統任內,我們經常聽到有所謂的,網路韌性、通訊韌性或者是政府韌性,其實就是政府在面臨灰色地帶行動,或者各種突發狀況的時候,各個不同的機制,本來就有但是它是分散在各部會的,所以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就是,怎麼樣整合現有的相關體制,尤其是面對中共的灰色地帶行動,或者是未來,將來如果中共對台,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的時候。」

規劃所指的40萬民力,包括近27.8萬名現役和替代役備役人員,4萬8千名義消,和義警、民間災害防救團體共7.6萬,也就是既有全民國防體系的民防系統,其中被視為主幹的替代役,近年從18天軍事基礎訓練期間,就被要求學習步槍射擊和EMT1初級救護,2024年起備役召訓,再加入治安維護和防災演練,用意如同扮演國軍堅實後盾。

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這個事實上面(替代役)是分割了很多的,我們的國軍的主戰部隊,它主要的編現比,那它主要還是一個輔助的功能,那麼在真正到了任務需要的時候,甚至於到了作戰的時候,這些人的話還是沒辦法完全,能夠執行他所分擔的這個任務的,然後甚至於他要到前線,要運送某些的物資,或者某些的這個器材,或者是執行某些的任務的時候,那他有沒有被告知說,他會變成是戰鬥員。」

國防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譬如說內政部,現在在從事所謂的防災士的訓練,所以他可以投入什麼災害防救,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等,他不一定是到第一線作戰。」

目前官方定義,民力不等於民兵,不過整體構想上,國防和民防,都列入全社會防衛韌性架構之內,由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以及總統府國安會兩位秘書長,主導的委員會,未來是否親掌軍令狀。

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在總統的層級,組織了很多專案的委員會,那這應該是一種政策統籌的,這種規劃的指導,那以後要落實的話,應該還是要相關部會來處理,是說以後這個東西到底是政策指導,還是說它會插手到實際的執行面上。」

難解的現實面,就是常備部隊招募不如預期,又如何打動民間義勇。

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過去的民防組織,好像是不太能滿足未來的需要對不對,可是這是很多年累積起來的結果,在心理上和習慣上,我們大家沒有把(民防)這個東西,當作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主動的配合的意志,來響應我們政府的號召,這樣這件事才辦得通,如果說沒有的話,那你這個40萬不過也就是畫一個餅而已,或者說你要表演一齣戲給美國人看,說我們有自我防衛的決心。」

起心動念強化韌性,難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更多 TVBS 報導
主持首場防衛韌性會 總統:夥伴會更願助台
撤村人數對不上! 賴清德六度提問徐榛蔚
中職/潘威倫引退儀式 「獅迷」賴清德拍片喊話:在總統府等你
備戰!總統召集賣場業者 擬建「物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