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登山新政 山難搜救須付費

中國時報【張理國、陳人齊╱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宣布5大登山新政主軸,未來除國防必要、地形破碎等理由,山區全面開放;不過,未來登山也將自主管理,落實山難搜救「使用者付費」。不過有山友認為,使用者付費等於變相懲罰山友。 政院昨舉行「向山致敬」記者會,並提出包括「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的政策主軸。蘇揆說,過去政府對登山扮演「管」跟「擋」的角色 ,未來要扮演「平台」角色。 他說,過去因為封山,讓山不容易進,且山屋不夠標準也過於破舊簡陋,台灣空有寶山,卻望之興嘆,全因態度不對,5大政策就是由15個部會集合山友與各界討論的結果。 蘇揆說,5大政策首先就是「開放」,未來除國防必要、地形破碎、危險、原住民聖地、保育等絕對必需,否則統統開放;其次是「透明」,以後一站式管理,不要各單位各管各的。 「服務」方面,政院將用4年7億元把現有山屋整理好、基地台建好;「教育」方面,鼓勵孩子冒險探索,但自主管理的「責任」問題,也很重要。 「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說,每次發生山難救援,社會就提「使用者付費」,但山區搜救、空難吊掛是基於保護人民生命的義務而提供的公共服務,用「使用者付費」的角度不太恰當,像「懲罰出山難、向政府求救的山友,產生的罰款跟付費」。 蘇揆回應,一方有這樣的意見,一方也有認為都要做好準備的意見,因此需要各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