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卻因兩大因素難圓夢...「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公布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關鍵原因在未婚族群逐年擴大。《今周刊》3月30日發表「2023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未婚族56%想結婚、生子,卻因「找不到對象」、「經濟條件不足」兩大因素,難以步入紅毯。

台灣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整整20年,近3年更是「生不如死」,人口開始負成長。去年生育率0.87、新生兒數13.8萬人,均創下歷史新低。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指出,台灣生育率是全世界前三低,政府對少子化國安危機,缺乏調查研究,難以對症下藥,導致許多政策都無法有效提高生育率。

本刊調查發現,搶救少子化20年間,事實上,已婚女性生育水準維持在一定水平,甚至不降反升,關鍵在進入婚姻的人愈來愈少,造成生育率逐年下滑。據內政部2021年統計,25歲到44歲適婚人口中,未婚率已達49.36%。

未婚族究竟在想什麼?根據本刊調查,台灣未婚族56.2%想結婚,43.8%沒有結婚意願。不想結婚的理由,扣除「沒有要生小孩,不需要結婚」占多數,男性38.75%擔心婚後經濟狀況;女性則有44.86%不想改變現在的生活,29.19%不想面對伴侶家人帶來的壓力。

至於生育意願,未婚男性61.22%想生小孩,遠高於女性42.98%。不想生育的原因,則有高達76.9%「擔心經濟無法負荷」。針對現行政府生育獎勵、育兒津貼、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幼兒園學費減免、私幼補助等政策,扣除原本就想生育者,調查發現,70%受訪者對上述催生政策都無感。

針對政府怎麼做,可以提高生育意願?效果最佳的分別是「加發放每月定額育兒金,直到孩子18歲」占48.4%,「每年給家長30天親職假,可彈性以小時為單位請假」占35.9%,「增設價格合理、有品質保障的公托」35.9%。

受邀出席的人口學家、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鄭雁馨指出,未婚族群持續成長,是存在很久的問題,不只台灣,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生育率低,都是因20歲到49歲適婚年齡民眾,愈來愈高比例未婚,這些人經歷了什麼,很值得研究。

不過,鄭雁馨也點出,政府的「台灣家庭與生育力調查」在2016年就停止,在那之後,很難得知未婚族的結婚和生育意願。若以當年數據來看,20到49歲徹底不想結婚的男性只占6.6%,女性16%,想結婚者超過一半,因此未婚的人不等同「不婚族」,應去理解他們成家過程遇到什麼困難。

「低生育率在台灣,歸根究柢是性別問題。」鄭雁馨分析,台灣家戶內相對傳統的性別環境,讓女性在決定是否結婚生子時,需考量的因素太多,往往須放棄過去20、30年的專業和努力,回家為孩子奉獻,這種觀念未轉換,很難讓更多女性願意進入婚姻、生兒育女。

「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鄭雁馨認為,台灣應有更好的職家平衡和成家支持政策,如何結合各部會、產業,打造全面支撐年輕男女成家育兒的環境,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政府還沒做的事,已有企業在努力。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共關係部資深專案經理田怡表示,為打造幸福職場,中租從結婚、生子到育兒階段,都給員工最優福利。不只結婚津貼、生子補助和企業托兒服務,寒暑假期間,員工若有學齡前孩子,需要安置小朋友,公司也提供兒童閱覽室、臨時照護中心等友善措施。

為了讓員工兼顧職場和家庭照顧,田怡細數,中租訂有諸多彈性措施,包括延後一小時上下班,縮減工時,一年給員工10天家庭照顧假。甚至女性業務員懷孕、產假期間,也能減免績效目標,降低工作壓力,「育兒福利、休假制度都優於台灣法令,希望能帶給員工幸福感!」

★完整的調查結果,請見3/30出刊1371期的《揭開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報導★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調查說明

調查時間:2023年3月6日至3月20日

調查對象:全國22縣市年滿15~49歲以上之一般民眾

調查樣本:共1,068份,信心水準95%,抽樣誤差為±3.00%以內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司機好心買250元塑膠汽車哄女兒,吳淡如怒:你哄一下子,寵壞孩子金錢觀,我得花一輩子補救
二寶爸媽同在鴻海上班 每月育兒津貼達4.8萬元! 原來要從2015年郭董這德政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