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神奇魔法秀,讓長者夏日笑傲

在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台灣整體平均氣溫升高,易使高溫造成室內或室外的熱傷害風險增加。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指出,其中長者由於常伴隨心血管或慢性疾病,若無法及時攝取足夠水分或因藥物而影響體溫及汗水的調節,便容易產生熱傷害。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表示,「熱傷害」也稱為熱急症、熱危害,係指人體因體內熱能量累積,導致體溫調節系統(皮膚、毛細孔、血管及呼吸)失調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及身體損傷,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衰竭與熱中暑。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熱急症就醫資料顯示,長者為第二大熱急症就醫族群,佔熱急症就醫人數的20%。現今炎炎夏日提早來報到,落實長者熱傷害預防,是必須關注的健康議題。

預防熱傷害可從生活型態來著手,衣著與裝備:關注氣象預報留意氣溫變化來因應,以穿著寬鬆、透氣且淺色衣服為原則,外出時宜配戴遮陽帽、太陽眼鏡,備足水壺;健康飲食與補足水分:飯菜不宜過鹹應以清淡為主,多吃蔬果、糙米及全穀雜糧,減少紅肉攝取,注意定時定量喝水,每日至少喝2,000cc開水,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規律運動:每週累積一百五十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等,戶外活動宜在清晨或傍晚時進行,避免在烈日下運動;定期健檢及三高控制。

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每年可做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若有慢性病應定期監測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注意特定藥物品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發生機率,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防範熱傷害;提升長者及照顧者的覺察力:多瞭解熱傷害之相關症狀及辨識方式、如何預防或緊急情況處置,建立正確概念。

信義區衛生所溫馨提醒,若發現長者出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熱傷害相關症狀,應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協助鬆脫衣物、散熱降溫,意識清楚者可補充電解質飲料,嚴重時請立即就醫。若有相關熱傷害問題,可洽詢該所電話:242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