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男半夜起床尿尿昏倒!心臟「3天停80幾次」竟是房室傳導阻滯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60多歲高階主管,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發生短暫昏厥,平常日間偶爾也會覺得頭暈、胸悶及冒冷汗,就醫檢查竟是房室傳導阻滯

<strong>正常成人平均靜態心跳,每分鐘大約60-100下。(示意圖/pixabay)</strong>
正常成人平均靜態心跳,每分鐘大約60-100下。(示意圖/pixabay)

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詢問病史後得知,患者數年前體檢時曾因頭暈、胸悶及心跳過緩問題,進行24小時心電圖檢查,發現有第二度心室傳導阻滯及偶發性心室早期收縮,同時也偵測到心跳有時每分鐘小於40次、最長暫停2.32秒;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有右冠狀動脈及左冠狀動脈輕度狹窄。因此安排轉診,醫師建議安裝人工心臟節律器,當時他考慮後沒有接受,僅接受血脂藥物治療並持續追蹤。

潘俊伸提到,替患者檢查後發現,心臟超音波除輕微瓣膜增厚逆流,並無其他異常;一般心電圖檢查亦無異常發現。由於患者曾有輕度心室傳導阻滯,因此安排長天期(連續三天)的心電圖檢查,結果發現是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三天中發生80幾次心搏暫停,清醒時最長暫停4.29秒,睡眠時最長暫停8.48秒!立即轉診心臟科,安排手術置放人工心臟節律器。

<strong>三天中發生80幾次心搏暫停,清醒時最長暫停4.29秒,睡眠時最長暫停8.48秒。(示意圖/pixabay)</strong>
三天中發生80幾次心搏暫停,清醒時最長暫停4.29秒,睡眠時最長暫停8.48秒。(示意圖/pixabay)

房室傳導阻滯有何症狀?潘俊伸說明,正常成人平均靜態心跳,每分鐘大約60-100下,但隨著活動量增高,心跳也會增加。當心臟刺激跳動或是傳導部分有問題,引起心跳變慢(每分鐘搏動小於60下)或不穩定,甚至有短暫時間不跳的現象,會發生容易喘、呼吸困難、暈眩、暈倒,還可能危及生命。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會建議裝人工心臟節律器,增加心跳速率,維持心臟的功能。

房室傳導阻滯可分為下述三度,其中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又可稱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滯,症狀較嚴重也較危險,像是頭痛、低血壓和昏厥,甚至併發心臟衰竭、Adam-Stokes症候群(突發心律異常,可能會出現意識喪失、昏厥、抽搐和腦缺血等症狀)等,必須使用人工心臟節律器,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 第一度房室傳導阻滯:大多不會引發症狀,不用治療,是指心搏脈衝傳導阻滯要比正常心搏慢;

  • 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滯:會依據是否有症狀給予人工心臟節律器治療,是因有部分心房脈衝無法傳到心室,導致脈搏變得不規則;

  • 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是脈衝無法傳導,心室單獨繼續搏動,與竇房結及心房跳動完全無關。

<strong>房室傳導阻滯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以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肌炎症最常見。(示意圖/pixabay)</strong>
房室傳導阻滯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以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肌炎症最常見。(示意圖/pixabay)

半夜起床暈倒,竟是心臟罷工暫停?潘俊伸表示,該患者就是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引起心搏暫停,而導致昏倒現象。房室傳導阻滯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以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肌炎症最常見;其他原因如迷走神經受刺激而興奮、藥物、各種器質性心臟病、電解質不平衡、心臟的傳導系統纖維化病變及心臟外科手術時的傷害等。此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常也見於冠心病患者,特別是50歲以上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時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率為1.8%~8%。

最後,潘俊伸提醒,房室傳導阻滯通常可藉由問診及一般心電圖檢查發現,但有時患者平常症狀不明顯且一般心電圖檢查也不一定有異常,必須藉由長天期的24小時心電圖檢查幫助診斷,才能發現異常。高風險族群除積極治療外,也要調整生活、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延伸閱讀
輸液短缺急著高價進口有貓膩?陳菁徽:恐淪三方皆輸
獨家/李明依母「打完疫苗後」疑誘發肝癌過世!名醫推測:原先就有腫瘤
獨家/他讓世界看見台灣路易莎咖啡 黃銘賢的9個秘密曝光 從鮪魚肚男變六塊肌猛男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