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乾癬患者自曝「憂鬱」,全身共病危機四伏,口服新藥效果更好?

皮膚出現紅疹、搔癢,甚至頭皮大量掉屑、脫髮,嚴重影響外觀和生活品質,這些是許多乾癬患者的痛苦,偏偏治療難持續、容易中斷,口服新藥能克服障礙嗎?

張先生近期發現後腦常出現莫名大片結痂,多次擦藥未見好轉,就醫檢查才知道是「中重度乾癬」,不僅每天頭上像「雪花」一片片掉,症狀更從頭皮惡化到全身上下都出現嚴重病灶,外觀和生活品質都大受影響。

對於中重度乾癬患者來說,治療過程漫長而辛苦,現有的治療方式雖多,卻無法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因此導致許多患者中斷治療。

最新口服標靶藥效果好、用藥方便,不易中斷治療

乾癬患者中斷治療的原因包括治療效果不顯著、缺乏治療信心、經濟負擔大等,導致疾病控制不佳,如今,乾癬治療可能有新希望。

過去調查統計,近5成乾癬患者會優先選擇口服藥物,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黃毓惠指出,現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可選擇,相較傳統治療更方便,也更能有效控制,用藥更便利。

黃毓惠説明,臨床證實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好、效期長,且相較於傳統治療副作用更少,更可大幅改善頭皮、指甲、手掌心等特定部位的皮膚狀況,連續使用16週即可明顯改善,愈長期使用效果愈好。

除了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外,目前中重度乾癬患者的治療還有光照治療、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等:

外用藥膏

• 類固醇與維他命D3混合藥膏:最常見,可抑制發炎且防止皮膚角質過度代謝。

• A酸:減少皮屑和乾癬厚度。

• 局部免疫抑制劑:或稱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是一種局部免疫調節劑,除了降低發炎、防止角質過度增生、代謝,也是類固醇之外另一個選擇。

傳統口服藥

• MTX:最常使用的口服藥,本來是化療藥物,不過治療乾癬的劑量低,可以抑制免疫反應、降低發炎。

• 口服A酸:減少皮屑厚度,讓外用藥能深入患部。

• 環孢靈素:如果上述口服藥效果不佳,或是紅皮型乾癬,就可能使用。

照光治療

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之一,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光照射患部,達到調節免疫的效果,常搭配外用藥、口服藥一起治療。

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是一種蛋白質,可以抑制發炎途徑和發炎因子,達到治療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有9種,生物製劑每半年可申請1次、使用最多2年,2年後無論病況是否好轉都要停藥,不過若停藥後3個月至半年嚴重復發,可以再次使用生物製劑。

乾癬恐慢「炎」全身引發共病、危及生命

「乾癬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過去覺得不會有生命危險,但經長期追蹤發現,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都有可能發炎,若不穩定治療,恐引發全身系統性疾病,存活率更低,」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説明,目前統計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男性罹患率比女性高1.6倍。

乾癬看似小毛病,但中重度患者假使沒穩定治療可能引發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全身系統性疾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

乾癬對於患者而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就業機會。乾癬好發年齡高峰期,分別落在30~39歲及60~69歲,這群患者大多是家庭的支柱,或正準備探索人生,卻可能因疾病而受限。

不少乾癬病友因疾病導致職業範圍受限、職涯受影響,或是被迫提早退休,同樣深受乾癬困擾的台灣乾癬協會祕書長王雅馨指出,許多乾癬病友因此都飽受焦慮、憂鬱和睡眠障礙。

據統計,81%乾癬患者曾因疾病帶來的影響感到憂鬱、更有55%患者職涯發展受阻礙。蔡呈芳分享臨床案例,很多在服務業工作的患者,好不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卻因難以穩定治療,導致反覆發作,再加上乾癬導致的掉屑問題,也容易讓人誤解是衛生習慣不佳,因而無法繼續工作。

乾癬愈早積極治療,愈不易復發、控制效果愈好,若是自行停藥後復發再接受治療,狀況恐更不好控制,因此黃毓惠也提醒,患者應依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盡早就醫評估。

延伸閱讀:

胃脹氣吃什麼改善?消脹氣4招穴道按摩,脹氣食物一次看

舒張壓正常值?舒張壓過高、過低原因?症狀治療一次看

觀念解‧全球篇1|有意義的老化,社會參與至關重要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