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結合劍翔無人機偵蒐攻擊模擬 中科院於台南資訊展秀科研成果
軍用科技結合人工智慧(AI),使得無人機等武器如虎添翼,在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中展現戰果,台灣也在國防領域積極發展AI技術與應用,中科院也不落人後。明天(11/15)正式開展的台南資訊月中,中科院將展出結合中科院積極研製新一代劍翔「攻擊型無人機」整合「AI科技」,運用生成式AI、影像辨識及感測器融合技術。而展場運用AI科技無人機「飛行模擬系統」,讓民眾透過第一手的虛擬實境(VR)體驗,深入了解包括劍翔國造無人機最新的軟、硬體整合科研成果。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於11月15日起至18日,在台南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辦的「113台南資訊月」,展出以「模擬系統」結合「AI科技應用」,用無人機視角展現軟、硬體整合實力及研發成果。
中科院表示,由於俄烏戰爭及以哈衝突,無人機在戰場環境中可有效發揮不對稱戰力,中科院積極研製新一代「攻擊型無人機」整合「AI科技」,運用生成式AI、影像辨識及感測器融合技術,跨越地形限制及建物障礙,讓攻擊型無人機具有自主飛行決策的能力,並利用無人機模擬系統進行驗證及飛行訓練。
中科院說明,本次展出的「無人機飛行模擬器VR系統」,透過虛擬實境及定位系統整合,呈現模擬專業的高度擬真場景,具有第一人稱視角(FPV,First Person View)操作模式,讓民眾可感受到如同自己在無人機上飛行一樣的感覺。
展出項目中還有更讓軍事迷熱血沸騰的「攻擊型無人機模擬器」,中科院指出,該模擬器可以讓民眾選擇「巡飛彈」、攻擊型及偵蒐型無人機等三型機,操控無人機酬載,偵蒐來犯目標,目標辨識鎖定後,即可直接攻擊或通報目標位置,以利友軍打擊摧毀。
中科院進一步指出,本次在「113台南資訊月」展出的無人機「影像尋標-環境感知」系統,以攻擊無人機整合AI處理器模組後,可接收光電酬載偵蒐的影像畫面,對不明物體(如船舶、車輛等)進行「影像識別」及「畫面標定」的動作,提醒操作人員藉由影像分割技術選取目標物,通過飛控系統導引攻擊無人機自主飛行,提升自我感知環境適應能力,運用虛擬雲台技術,發揮遠距離識別與大範圍搜索能力。
中科院表示,中科院發展無人機及模擬系統領域技術,不斷整合資訊科技、機械、人工智慧與航太創新技術,展現我國國防科技團隊努力研究之成果。透過「113台南資訊月」活動平台達成技術交流,帶動我國國防與軍民通用科技產業發展,歡迎各界人士於展覽期間踴躍前往參觀。
更多太報報導
澄清「5000億軍售」說 顧立雄:持續溝通不對稱、強化作戰韌性等4面向
明年國防預算編列4760億 對外軍購魚叉飛彈、無人機等達705億
外媒指向美遞交「發價書」購自殺無人機 國防部證實:美方正與廠商訂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