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胃癌健康照護時代來了! 精確預測、制定個人化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幽門桿菌已經證實與胃潰瘍有直接關聯,大約90%胃內有幽門桿菌者會導致慢性胃炎,發生黏膜變化,近一步得胃潰瘍,而與胃癌的關係則佔約30%左右。
幽門桿菌多因3原因所致 常見的篩檢方式一次看
台北醫學大學嚴明芳教授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林庭瑀博士在《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中分享道,幽門桿菌本身並不是致病菌,而是當胃內環境因飲食習慣不當或是其他不利因素改變,使其菌種發生作用所致。目前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能在人體胃部中存活的細菌,研究發現,多經由經口傳染、環境污染、飲食習慣所致。
而除抽血檢查、胃鏡檢查,在2024年8月起,增加「呼氣檢查」、「糞便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的篩檢方式,從原本規定須藉由「胃鏡檢查」、「上消化道X光檢查」健保才可給予抗菌藥物的給付。
正確服藥14天 成功除菌率達九成
臨床經驗發現,正確服藥14天後,成功除菌率可達九成以上。中國一項隨機分派試驗探討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否可以預防胃癌,在與對照組相比,十年後接受抗生素治療組罹患胃癌的風險降低13%。45 歲以下年輕族群,成功消除幽門螺旋桿菌使胃癌發生率顯著降低 35%,死亡率降低 43%。
但仍須考慮廣泛使用抗生素需評估抗藥性的問題,抗生素治療適用於幽門螺旋桿菌高盛行國家,低盛行國家(如:美國)可針對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
人工智慧精準胃癌防治 提升識別診斷準確性
在人工智慧(AI)興起之前,醫療領域已探索如何在病前識別高風險人群,並透過篩檢發現早期病灶,進行及時介入治療。過去內視鏡檢查可能漏診部分病灶,而AI則能用先進的影像分析技術,提升診斷的準確性,並輔助醫生在手術中更精確地切除腫瘤,避免過度治療或復發風險。
此外,AI還能預測不同患者治療後的反應,進而從中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包括化療劑量和手術切除等醫療措施。
多模態資料AI個人化胃癌篩檢 提升胃部健康管理成效
傳統的胃鏡檢查雖然有效,但其侵入性與高成本使得普及篩檢變得困難。AI技術的引入,尤其是多模態AI模型,不僅能將患者分為有無癌前病變,還能進一步區分低風險與高風險的族群。對於無癌前病變的患者,可以避免進行不必要的胃鏡檢查;而對於高風險的患者,則可以建議進行更密集的檢查,確保及早發現並治療。
【延伸閱讀】
85歲翁特殊血型輸血好困擾 罹「胃癌」用達文西手術出血少不用輸血康復出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7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