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衝擊...建中、北一女「人文社會資優班」退場 校長曝心聲

台北市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逐漸式微,建中、北一女人社班在今年走入歷史。圖為建中學生。(圖/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逐漸式微,建中、北一女人社班在今年走入歷史。圖為建中學生。(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在AI浪潮席捲下,台北市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逐漸式微,建國中學、北一女人社班在今年走入歷史,只剩中山女高有人社班。建中校長直說遺憾,但與北一女校長皆強調,人社班未消失,只是融入在每個班級、生活中。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認為,自然組學生也必須參與人文社會課程,發展AI同時,不能讓AI陷害人類、破壞倫理。

建中、北一女先後宣布停招人社班,建中昨舉辦最後1屆人社班成果發表會,北一女中今年畢業典禮後,人社班也走入歷史。

建中校長莊智鈞指出,從集中式轉成分散式資優班,再到如今停辦,很遺憾人社班走不到20屆。雖說AI世代來臨,但人文社會素養仍不可或缺,過去資優班擁有比較多參訪、研討會資源吸引學生,但近年來招生人數下降,每屆能走到最後的不到20人,且隨著108課綱實施,在普通班也能獲取資源,吸引力下降許多。

北一女校長陳智源表示,北一女目前朝向普及化方式,原先資優班課程已在新課綱上路後落實在社會探究與實作,人社班沒有不見,只是不分類組、也不再集中成班,目前地理、歷史、公民都有探究與實作課程,以往開設的相關選修課程,學生都可繼續參與。

中山女高每年級各設有1班人社班,校長張云棻認為,不管科技、數理多麼發達,都是建立在人文底蘊上,人社班在中山女高還是相當熱門。

湯志民說,雖然前3志願學校學生都會以理工類型為首選,但科技不外乎人文,也是現階段每個學生必需具備,新課綱注重跨領域學習,讓自然組學生也能參與人文社會課程討論,包含AI設計必須人性化,要如何避免AI陷害人類、破壞倫理等。

因應世代改變,湯志民也鼓勵各校設置人文社會相關課程,目前也在研究將人文社會討論或課程與台北市AI學習系統結合,更能落實新課綱中的跨域融合。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嫂嫂連生3女「試管嬰兒10年終得子」 公公大手筆送賓士…小姑怨:不公平
女大生出血「廁所像謀殺現場」 得知懷孕半年傻了:我每周跑趴跳舞
黃仁勳發蘋果西打也沒用 大西洋飲料公司再度爆出欠薪「這時間點」恐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