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ED雙年展在臺北!探討線上與實體如何共存 三作品在北藝中心與MoCA展演

在文化部與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推動支持下,澳洲2022第二屆BLEED數位現場雙年展(Biennial Live Event in the Everyday Digital)首度跨越邊界,由臺澳四場館聯合舉辦,於29日開始。臺灣策劃的三個節目分別是吳其育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白浪的定居殖民博物館》計畫、蘇郁心與安琪拉.戈歐(Angela Goh)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現場演出《克賽諾牡丹預報》、以及蘇文琪的線上展演《謝謝電影神》。四位藝術家今日都來到北藝中心暢述他們對當代藝術如何在線上和實體之間遊走、觀眾如何體驗這雙重存在的看法。

BLEED 2022由墨爾本藝術之家(Arts House)及雪梨坎貝爾敦藝術中心(Campbelltown Arts Centre)發起,是一項為期六年的計劃,探索現代人對線上文化的感受,透過線下與線上展演,讓觀者探訪、觀看、聆聽與閱讀我們對網路上與現實生活中身分所產生的陌生感。第二屆加入北藝中心和台北當代藝術館共同策劃成一個跨國際的展演,也為本屆主題「邊界」帶來另一層意義。

新媒體藝術家暨編舞家蘇文琪推出《謝謝電影神》(Thank You Movie God)計畫,藉由轉譯其早先的VR作品《黑洞博物館+身體瀏覽器》到線上放映的過程,進一步探究3D與2D之間空間維度的劇場性、映像的編碼與變奏及電影藝術的生產與辯證。蘇文琪說現在表演作品搬遷到線上放映幾乎類同於走進劇場看表演般自然不過,藝術家如何在網路及實體空間接待觀眾,讓兩者不再是二元對立的多重宇宙,是這部作品想要探索的。《謝謝電影神》於9月6-8日在線上展演。

《克賽諾牡丹預報》(Paeonia Drive)由臺灣視覺及影像藝術家蘇郁心與雪梨舞者暨編舞家安琪拉.戈歐(Angela Goh)共創,兩人對自然與科技、身體與影像的關係都有興趣,在2018年於北藝中心「亞當計畫」認識後,產生了合作的念頭。作品從名稱到內容都充滿「重意」、「疊影」,揉合影像、裝置與現場舞蹈,蘇郁心與戈歐角色常常交會互換,觀眾遊移在現場,隨時改變觀看的角度。這個過程不斷在建構身體的形象,也不斷在解構這個形象,質疑今天的我們,如何在實體與虛擬的雙重現實裡找到我們的主體性。演出時間為9月3及4日。

當代館策劃的《白浪的定居殖民博物館》(The Pailang Museum)包括一個數位互動網站作品及兩場線上演講透過錄像創作的形式呈現,即日起於線上及當代館現場展區展至9月25日,白浪博物館是一個致力於委任思辨寫作、放映項目、去殖民導覽,和實驗電影製作的媒體小組,由臺灣藝術家吳其育發起。「白浪」源自臺灣原住民族借閩南語音「歹人」對臺灣漢人定居者的稱呼。儘管白浪在口語中已經成為中性詞彙,定居殖民結構的影響仍延續至今,隱藏在日常生活事物的紋理當中。白浪博物館嘗試揭露「白浪凝視」及經常被自然化的歷史性關聯,也積極講述定居殖民結構對自然生態及其物種的各種組織方式。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白浪的定居殖民博物館》計畫(左上圖,吳其育提供),左起林人中、王孟超、蘇文琪、吳其育、蘇郁心、Angela Goh、駱麗真、劉若瑀出席開幕式(©趙紹伯),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表示此次的跨國展演非常難能可貴(©趙紹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這三件作品分別在美術館、劇場和線上展演,形式結合互動網站、影像、表演、VR、田野調查、裝置等,充份顯示當代藝術家在創作時已不再侷限於媒介、類型、甚至國界,而是各取所需,不斷創新,不斷打破舊有的框架。

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表示,這次的臺澳跨機構合作對北藝的意義重大,尤其在全球疫情持續影響下,讓北藝能持續推進與國際藝文從業者的對話。北藝作為亞太地區的新興藝術機構,與澳洲夥伴聯合籌辦BLEED 2022,將開啟北藝在跨文化、跨領域面向的新篇章。當代的藝術愈來愈重視跨界合作,觀眾在美術館裏可以看表演,在表演場館裏也有視覺藝術家的作品,北藝中心的跨界合作,這才開始。

當代館駱麗真館長表示,能夠參與BLEED 2022盛會,透過四個城市的跨國團隊在近一年的線上籌備討論有關全球關注的前沿議題,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這次藝術家吳其育以全新計劃《白浪的定居殖民博物館》來回應,以「白浪」對台灣漢人的稱呼作為計劃名稱,來探索土地的歷史與反思,從各人類族群、歷史及各個國家之間的邊界交界狀態,擴延至作品的線上互動呈現,精準的回應本屆雙年展的主題,期待透過這次的合作,能夠將臺灣優秀的藝術家計畫介紹給全球的觀眾,同時透過持續有機的對話,展開更多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查詢BLEED 2022節目內容:https://bleedonline.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