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離職的方式,跟你的「職場教養」有關係

【作者/盧智芳、出處/Cheers雜誌193期、圖片/陳郁璉】


根據統計,現代人一生中至少要換五到八次工作,對年輕世代來說,這個頻率可能更高。一方面,他們希望不斷探索自己的志趣;另一方面,職場快速變遷、就業環境急遽變化,也讓想要維持長期、穩固的生涯軌跡,難度越來越高。

既然每個人都會面臨需要換工作的時候,如何在離職時留下完美身影,跟老東家仍保持良好情誼,甚至每換一個老闆,是又多出一個貴人,以後可能在事業上互相扶持,變成夥伴?這就有賴於你懂不懂「離職的美學」。

在跟同事討論這個議題時,我注意到大家通常有兩種反應:一是完全不以為然,走就走了,哪還要考慮什麼美學;一是頻頻點頭,不但深有所感,個人經驗一籮筐。

職場教養總體檢

前面這種反應不讓人意外,很多過去企業覺得不可思議的做法,現在是天天都在上演的場景。打通電話、寫封email,甚至用LINE丟出一句話,離職就「宣告完成」。老實說,若是本人處理,都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有時還會碰到當事人「失蹤」,自動神隱,或是乾脆委託父母出面收拾殘局。

後面這種反應也很有趣。愈是走過幾番歷練、看過愈多人情世故的老江湖,愈知道離職沒這麼簡單。不但一輩子領略不完,而且和能力、職務高低都不見得正相關。正因為見多識廣,知道離職沒離好而「晚節不保」的大有人在,更了解當中的學問深奧,完全不可小覷。

我自己的經驗,當然比較偏向後者,因為--怎麼處理離職,其實是職場教養的總體檢。

有人把這件事當成手段、工具、籌碼,甚至是武器;也有人反過來,作為「一笑泯恩仇」廣結善緣的起點。現代人換工作的頻率愈來愈高,總不可能每換一次工作,就留下一個爛攤子,這樣也不用再談什麼個人品牌或人脈了,因為「好事可能不出門,壞事一定傳千里」,口碑效應的威力往往比想像更驚人。至少也要做到這五點:提前告知、包裝離職原因但不說謊、做好交接、離職前工作表現不打折、別罵老東家。畢竟,先好好說再見,才能好好再見。

【延伸閱讀】這5個徵兆全都中,你今天就可以遞辭呈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