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太依賴中國?

台灣應堅持「經濟自主」性,調整其市場布局,不應過度「依賴」大陸市場,這才是發展經濟的正道。
台灣應堅持「經濟自主」性,調整其市場布局,不應過度「依賴」大陸市場,這才是發展經濟的正道。

【on.cc東網 作者:陳大山 兩岸評論員】

日前,新加坡「馬習會」提及兩岸經濟合作議題,其中包括持續深化經貿交流、加強雙方的產業合作。針對此一議題,有台灣企業人士提出「台灣太依賴中國」觀點,認為台灣的經濟政策積極向大陸傾斜,這不是正常現象。

提出此一異議的,就是知名的鴻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他說,台灣沒有必要放棄大陸市場,且台商投資多年,累積這麼多經驗,大陸也從「世界工廠」進入「世界市場」,不必把市場拱手讓給別人。不過,他同意許多人提及的「台灣太依賴中國」論點,而他自己(鴻海-富士康)集團也已轉往其他地區(如東南亞)開拓商機。

「到底誰在依賴中國?」不久前,知名的《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雜誌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編製一份「40個依賴中國的國家」名單,發現這些國家對大陸出口占其總出口比重超過15%,且其中不只是發展中國家,也包括一些先進國家,以亞洲地區為例,日本及南韓對大陸的出口比重,就分占18.5%及25.5%,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竟高達40%,名列「40個依賴中國的國家」名單的前10名。

筆者認為,40%的單一市場出口比重,對台灣而言,已是過度的「依賴」了。長久以來,台灣出口零組件與原物料到大陸,而享有對大陸市場的大量出超,但現今,大陸也在發展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自己的經濟體質,宣稱要全面提高自製率,台灣若不能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若不能發展「自主經濟」模式,台灣勢必會受到強大的經濟衝擊。

對大陸而言,40%的進口(台灣)「依賴」,其實已讓台灣陷入其「口袋戰略」困局,因為台灣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受到阻礙,而大陸市場廣開大門,吸引台商先後進入,深化其「依賴」關係,其效用,就是讓台灣失去「經濟自主」性。

更何況,大陸提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要提高自有技術能力、在地化生產。很顯然的,大陸會逐漸取消對外商的各項優惠,扶植自己的企業(陸企),大陸台商不是陸企,現已面臨被「取代」(淘汰)的威脅。

其實,「馬習會」提及之兩岸經貿合作,應是指兩岸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台灣應堅持「經濟自主」性,調整其市場布局,不應過度「依賴」大陸市場,這才是發展經濟的正道。

更多東網專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