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行成績是大學生的好寶寶貼紙

只要將「師長喜好的人格」表演好就可以拿高分,也為現代造就出不少擅長表面功夫的偽君子。(謝東明攝)
只要將「師長喜好的人格」表演好就可以拿高分,也為現代造就出不少擅長表面功夫的偽君子。(謝東明攝)


【on.cc東網 作者:林閣雍 資深政治工作者】

多年以前台灣的教育制度曾經有過一個奇怪的傳說:「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事實上接受過台灣教育的朋友們大概都記得當年的求學過程,除了上課、考試之外,體育、音樂、美術常常拿被借課上國文、英文及數學,德育成績可以算到小數點,凡事以升學考試為優先的聯考歲月,至今仍是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學校教育方式。


在這五育中,德育通常以操行成績代表,在眾多口味的老師喜好中,聽話又成績好的乖乖牌通常最容易拿下操行高分,至於學習障礙、家庭問題或是其他學生個人的障礙,會如何呈現在操行成績中?得看八字好不好,遇到什麼老師了。不過幸運的是,國小、國中在2006年教育部便全面廢除「操行成績」,禁止國小國中老師以「分數」做操行評量;全國的高中,也在「民國九十七年」全面廢除「操行成績」,高中以下學生再也不用擔心被老師個人道德標準所擊倒。

中小學廢除操行成績多年後,反倒是多數年齡在刑法中都已成年的大學生,還持續接受「操行成績」品評,甚至還會影響獎學金的申請,讓人覺得台灣成年人的自律能力似乎遠不如小學生,刑法都不足以讓大學生警惕及自我反省,仍得依賴學校督導日常行為,由操行成績加以管控才行。這種荒謬的現象,直到2013年才由台師大創先例廢了操行成績,台大則最近才跟上,這兩所學校總算是追上中小學教育的進度了。

所謂操行成績優良,一直是台灣「好學生」的重要表徵,通常翻譯為「守規矩」,跟禮義廉恥沒什麼關係,僅表示這位學生的行為、儀態、出勤、獎懲及禮貌都能在師長心中留下一定好形象。在以前這是管理學生行為的一環,只要你不乖,就會被記上一筆,多記幾筆之後,你就成為大家心中的壞學生了。這種「被老師說壞學生」的行為管理模式,使得「人格表現」成為「考試成績」的一部分,只要將「師長喜好的人格」表演好就可以拿高分,也為現代造就出不少擅長表面功夫的偽君子。

大學時代的操行成績怎麼打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姑且不論有幾位老師能時常與學生相處,熟知學生們的平日行為模式,可以在操行成績中加減分數的人,其實包括系主任、行政人員甚至教官,在大學裡,這些人認不認識學生都還是個問題,又到底能以哪些標準作為「以分數衡量學生人格」的基礎?

是好感度?還是家世背景?或者依照學科考試成績一併浮動?還是正妹帥哥加三分?

就算你們說操行是「禮義廉恥」的量化成績,倒是麻煩說明一下,換柱得了幾分「恥」?況且,在大學中,又有幾人能教授「品德」這門課?是江宜樺還是吳思華?

還是請各大學盡快廢了這款大學生的好寶寶貼紙吧。


更多東網專欄評論

---------------------------------------------------------
《觀點發聲》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Yahoo奇摩新聞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提出你的觀點。請看---->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