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應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

民進黨要不要調整「台獨黨綱」,要不要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這不僅會影響民進黨能否執政,也會改變民進黨的執政格局,更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發展路徑。

首先,在台灣推動全面民主改革之前,民進黨在1991年通過的「台獨黨綱」是否定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反對中華民國體制的主張。然而,台灣的民主化根本性改變中華民國的本質,使得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台灣成為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既然參與修改中華民國憲法,並且全面參與各項選舉,便無法再否定中華民國憲法與體制的合法性。

因此,1995年民進黨施明德主席率先喊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從1995年以後,民進黨的選舉立場便在維護臺海現狀的前提下爭取台灣選民的認同 。到了2000年總統選舉前夕,民進黨在1999年5月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認為經過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與修憲,台灣事實上已經成為民主獨立國家,目前依憲法國號為「中華民國」。陳水扁希望藉此爭取中間選民安心投票支持他。

民進黨的立場調整有一個重要的考量,即是國際壓力。1990年代初期,冷戰結束後,台灣民主化與經濟成就讓國際社會對台灣的國際孤立處境深表同情。但是,1990年代中期,特別是1996年臺海危機以後,大陸的崛起讓台灣在國際參與與兩岸關係的空間大為緊縮,國際強權儘管同情台灣,但仍以臺海和平為首要目標,因此維護臺海現狀成為國際強權的第一要務。

當然,何謂臺海現狀?台灣與大陸都在爭取臺海現狀的詮釋權,不過美國才是最後的裁判者,只是美國愈來愈偏向大陸的立場,這便是國際社會的殘酷現實。至少,「台獨黨綱」被國際社會視為民進黨可能要改變台海現狀的標誌,使得民進黨必須說服國際社會,它執政不會改變台海現狀。

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後,民進黨採取台灣事實主權獨立的現狀政策立場,但沒有排除推動法理台獨的模糊立場,仍引發大陸與美國的不安。所以,陳總統在當選後只能以「四不一沒有」的宣示來穩定兩岸情勢。不過,在2004年大選舉辦的和平公投便引發美國批評台灣試圖要改變臺海現狀的批評。民進黨在2007年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希望正名制憲,徹底改變中華民國國號與國家體制。當然,正名制憲運動引發大陸的強力反撲,結合美國壓制民進黨的作法,也使得美國對民進黨的現狀政策信任感降到低點。

此外,兩岸經貿緊密交流賦予大陸更多影響台灣選舉的槓桿。根據筆者在去年2月上旬參與的民調結果顯示,兩岸關係因素讓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總統連任,兩岸經濟因素讓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總統連任,而且還有2.8%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主席,但擔憂蔡主席當選會影響兩岸關係,進而衝擊台灣的經濟,這些人恐怕下次未必願意再投票給民進黨。未來,兩岸經濟選民只會愈來愈多,對民進黨選舉的影響只會愈來愈嚴重。

「台獨黨綱」是民共無法對話與交流的主要癥結,有改變臺海現狀的疑慮,甚至可能讓外界誤認台灣目前不是主權獨立國家,也會激化國內統獨的對抗。況且,目前支持急獨的台灣民意大致只有5%,陳總統執政八年,他也說做不到變更國號。如果因為「台獨黨綱」使得民進黨無法獲得穩定多數選民(例如60%以上)的支持,未來民進黨執政恐怕又會陷入朝小野大的無止盡內耗與兩岸持續對峙的困境。

民進黨應該調整「台獨黨綱」,讓「台獨黨綱」真正成為歷史文件,以免被質疑執政的民進黨可能繼續推動正名制憲、改變臺海現狀,促使大陸、美國與國民黨形成「大美國結盟」,不僅阻礙民進黨執政的可能性,更妨礙民進黨執政後推動兩岸與外交政策的困難度。

民進黨也需要凝聚與充實台灣共識, 推出「中華民國決議文」,其主要內涵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從2007年以來,這項內涵已經逐漸成為台灣朝野的共識,能引領台灣突破當前朝野對峙困境。在2007年總統大選期間,國民黨推動「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他國際組織」公投時,國民黨與馬英九都公開表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馬總統當選後進一步對國際媒體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民主國家。」馬總統就職後也多次強調,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2012年選舉時,蔡英文也正式提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國家定位論述。

中華民國憲法與體制既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卻又隱含模糊一中的概念,有機會發展成為大多數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與大陸容忍的兩岸共識。民進黨應該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全面性接受中華民國憲法與體制,藉此凝聚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以民主(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台灣的前途)保衛台灣的事實主權獨立,以不推動法理台獨(建立台灣共和國)的現狀政策與模糊一中概念的中華民國憲法,爭取美國的支持與大陸的容忍,建構穩固的兩岸和平發展架構。

【作者 童振源/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