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豈能無信

政治人物的誠信,攸關其政治生命。這一點從陳水扁、馬英九兩任前後任總統相繼競選政見跳票、朱立倫打破「做好做滿」承諾的下場,已經作了最好的示範。然而,蔡英文上任至今,頻頻被批政策「髮夾彎」也就算了,或許還可以解釋這是「當家才知持家難」,但最近幾項事件,卻讓蔡英文的誠信備受考驗,令人看破手腳。

一是陸客來台人數縮減問題。日前數萬名觀光業者走上凱道抗議,希望政府能保障他們的工作生存權,不要讓觀光產業變「慘」業。詎料,面對觀光業者冒著大風雨請命,蔡政府和民進黨卻是忙著搞政治鬥爭、轉移焦點,不少綠營人士甚至還說風涼話,諷刺觀光業搞錯抗議對象,不應該到總統府抗議,應該到天安門才對。

不可否認,企業經營者必須要承擔投資風險,不能光靠政府救濟,也不該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這些都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常識;而陸客不來的背後,確實有北京政府對至今始終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進逼意味。

但別忘了,蔡英文在選前曾信誓旦旦承諾,上任後「陸客總量絕對不會減少」,如今不管業者的抗爭訴求是否正當,陸客來台人數驟減,已是不爭的事實。當「現狀」已經不能維持,陸客來不來台演變成「政治問題」,蔡政府怎能棄觀光業者於不顧,任憑觀光產業在動盪的兩岸政策環境中,當作被犧牲的棋子?

更何況,政府在這段時間,是否給予觀光業者充分的時間進行轉型?協助提升國內的觀光旅遊品質、改善軟硬體設施?「新南向政策」是否有足夠誘因、方向,能讓企業界願意捨棄中國這個龐大市場?政府若什麼都沒作,就斷然要切斷兩岸政經「臍帶」,豈不是叫業者自行等死、送死?

蔡英文口口聲聲宣稱要對陸方釋出善意,但被視為指標之一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如今卻仍束諸高閣,立院黨鞭甚至也態度消極坦言,「能審多少算多少」。對照蔡英文在競選期間,強調要將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還要逐條審視、推動立法,「超越既有國共關係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顯得格外諷刺。

不僅如此,以往面對達賴喇嘛訪台議題,馬政府總是以「時機不宜」為由拒絕。當時蔡英文曾疾言厲色說,達賴是台灣的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民進黨須「明確表態」,歡迎並支持達賴來訪,黨內將立即開會討論並提出細部計畫;中國沒什麼好怕的,這個價值她會堅守,並帶領民進黨貫徹到底。

言猶在耳,近日傳出時代力量和民進黨立委有意邀請達賴訪台,並安排到立法演講,蔡政府態度卻是轉趨保留;行政院長林全和外交部長李大維在立法院會答詢時說,「詳細問題要到時候才能夠再研究」,民進黨中央則不願評論。當初說得一副振振有詞的「氣魄」,跑到哪裡去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從陸客縮減、《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可有可無,到不敢表態是否支持達賴來台這三件事,見微知著,蔡政府的問題已經不僅是缺乏領導力、不能解決問題,而是一再唾面自乾、背信毀諾,導致自己身陷政治泥淖,民調支持度當然也就愈來愈低了!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 http://goo.gl/iRPx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