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melo Anthony和D'Antoni真的存在心結嗎?

文/ 阿准

 

本季Carmelo Anthony和火箭鬧得沸沸揚揚,從季前加盟被譽為「奪冠」最後一塊拼圖,到熱身賽的表現看來沒有太大的問題,再到開季的慘淡,最後決定分道揚鑣……

「什麼不符合戰力需求都是假的啦!擺明就是D'Antoni不會用他,加上尼克的私怨,故意搞他的……」

在看完比賽後,筆者的「瓜迷」球友在群組打了這麼一段話,也讓我不禁想到,究竟兩人之間到底有沒有心結呢?

 

兩人不和為假?

先說結論,身為喜歡看D'Antoni執教的我來說,在主觀意識上認為兩人在尼克的不愉快肯定是存在的。

確實,媒體有時候為銷量和點閱率,勢必會「操作」出一些話題,尤其五光十色的大蘋果,記者對八卦的「嗜血程度」絕對重中之重的,而2011年尼克大手筆地換來Melo,然而戰績卻仍舊處於不上不下的階段,也讓「Anthony與D'Antoni的戰術體系是否搭不起來」成為當時媒體最好的寫作題材。

時間回到2011年,尼克與金塊和灰狼進行三方交易,用Raymond Felton、Danilo Gallinari、Wilson Chandler 和 Timofey Mozgov ,向金塊換來 Chauncey Billups、Shelden Williams、Anthony Carter、Renaldo Balkman 以及甜瓜。而第三方灰狼則是送出了 Corey Brewer 向尼克換來 Anthony Randolph 以及 Eddy Curry。

「(尼克)老闆Jim Dolan曾這樣跟我說:『我不是籃球領域的行家,但我不認為這是可行的主意。』」

「可我告訴自己,如果這次不做,尼克可能就再也沒有辦法得到像 Carmelo Anthony 這樣等級的球星了!」

當時的尼克總管Donnie Walsh,在接受專訪時透露出自己當初交易來甜瓜的心路歷程,甚至表示為了尋求專業的建議,也徵詢過總教練D'Antoni的意見,但連身為教練的D'Antoni也不同意這筆交易案,然而最終這些意見都沒有阻止Walsh,尼克球迷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朝思暮想的甜瓜。

 

 

這邊放一下馬後炮,其實我當初是也是站在反對換來甜瓜的立場,畢竟季前簽下了D'Antoni在太陽執教的愛將Amar'e Stoudemire搭配上陣中如Gallinari、W. Chandler等年輕潛力,尼克在當季打出一番新氣象,雖然交易截止日前28勝26敗的戰績並不像當年的太陽席捲全聯盟,但是從比賽內容可以看出,D'Antoni擅長的體系已有雛型,且這些球員的適性也相當良好,只要穩紮穩打紐約要再臨盛世也絕非不可能。

可是交易來甜瓜的舉動,不只是將過去花了幾季累積的年輕資產全部清空,大咖球星的降臨也讓教練必須重新規畫戰術配置以及球權,連球員本身也需要花時間去適應球隊的體系,因此空降大咖看似能使球隊帳面上的戰力提升,實則關乎天時地利人和的操作,稍有不甚皆有可能導致戰力崩盤。

但從球團營運的角度,筆者並非完全不能理解當時Walsh的想法,繼Patrick Ewing 離開後,紐約一直缺少能夠當成看板賣票的一線球星,這點可以從尼克的票價中略見端倪。

在甜瓜降臨紐約前(2010-2011),尼克的平均票價從未超過71塊美金,但是在換來Melo後,當季的平均票價立刻來到89美元,隔年更是飛速增長到117美元,雖然當中多少有「林來瘋」的推波助瀾,但不可否認甜瓜的「吸金」效應確實也功不可沒。

 

而在迎來Anthony後,尼克真的起飛了嗎?

Anthony與D'Antoni在尼克合作差不多約一個球季,這段時間球隊表現得如何呢?

對於總教練D'Antoni而言,雖然迎回了家鄉的大明星,但付出的代價真的不低。不僅圍繞在進攻主軸的重要綠葉如Gallinari、W.Chandler全數消失,自己的戰術命脈控球也被換成即將步入晚期的Chauncey Billups。

這裡並不是要酸Billups打得不好,有看過甜瓜在金塊唯一一次打進西冠的2008-09賽季,就會知道Billups有重要。然而被換出去的,是當時在尼克大爆發,不論得分(17.1分)還是助攻(9次)都為生涯最佳,且才26歲的Raymond Felton,反觀Billups已經進入生涯末段,而此案中尼克還外加了Chandler、Gallinari、Mozgov等相當有實力的綠葉,以及一張2014年首輪選秀籤,這筆選秀後來當作換進全能搖擺人Andre Iguodala的籌碼給予76人,也讓金塊的戰績創下「後甜瓜時代」的高峰,而這筆籤最後替76人選來Dario Šarić這位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全能長人。

而交易案的主角甜瓜奔身雖然有著五花八門的進攻技能包,但進攻範圍大多集中在三分線內,並不是說他不能投三分球,而是中長距離的投射並非他的強項,且當時習慣的位置是側翼,對戰術體系很需要側翼外圍火力的D'Antoni來說,無疑就是要將現有的系統打掉重置,進攻開始變得停滯,雖然比較當季交易前後的得失分可以看出,尼克的進攻火力在交易來甜瓜後火力稍有增長,但是球的流動卻集中在Anthony身上,而尼克的戰績則為14勝14負。

2011-12球季,隨著Chauncey Billups的離去,補進來的Baron Davis因傷打打停停,使得D'Antoni不得不嘗試將一些位置不是控球的球員拉上去實驗,如Iman Shumpert、Landry Fields,而甜瓜自己也曾被實驗為控球前鋒,但效果不彰。尼克的戰績也隨著不斷變陣的球員配置而起起伏伏。

林來瘋的那一陣子,曾有媒體撰寫,啟用林書豪是D'Antoni在別無辦法下的孤注一擲,其實就當年動盪的情況,事實還可能還真是如此。

「我知道我們該怎麼打,但卻沒辦法執行。隨著輸的比賽變多,身為教練就有責任去督促球員,但在這過程中,教練跟球員之間的溝通就變差了。」

從過去的太陽和現在的火箭可以驗證,若要D'Antoni帶出點成績,好的後場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然而這卻是D'Antoni在尼克執教時最缺乏的東西,雖然有著出色的進攻能力,但是在組織與傳導上並沒有辦法符合戰術要求的甜瓜,會傳出與主帥有嫌隙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林書豪的崛起,讓D'Antoni和尼克球迷看到了希望,卻也是我認為D'Antoni和Anthony真正的決裂點。

 

 

「其實當時他們可以合作得很好,只要Anthony去打大前鋒、Stoudemire轉當Tyson Chandler的替補,但2人都不願意。」

這邊所說的決裂,其實並非只是甜瓜想要當球隊老大這麼表面的答案,而是在於球權的分配,以林書豪當進攻的發動點,將甜瓜拉到四號,期望的就是利用他的機動性擔任進攻終結者,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在防守上,Melo必須去扛到對方的大前鋒,防守勢必更加吃力。

主導進攻的機會減少,防守的負擔加重,長期身為主力球星的Melo當然不願意,這也就造成他與D'Antoni的歧見日益嚴重……

「Anthony當時跟尼克高層說,必須在他跟我之間做出選擇。」

「而最後我決定讓步,辭去教練。」

最終,尼克選擇站在Melo這邊,也讓D'Antoni黯然離開大蘋果。

說到這,肯定會有人說「甜瓜哪有不合D'Antoni體系,你看他在奧運時打多好,當時D'Antoni不也是美國隊的助理教練?」

是的!攤開數據來看,2012、2016奧運確實是甜瓜的生涯高峰,三分命中率分別為50%、40%,得分則為16.2分與12.1分,而且這兩屆分別在對陣奈及利亞與澳洲狂炸了37分與31分,顯示出在眾星雲集的美國隊,甜瓜依然可以把握有限的球權打出佳績,而設計進攻體系的D'Antoni確實也有功勞。

但是真的能就此斷言甜瓜能融入D'Antoni體系?

先不說D'Antoni的職務只是助理教練,並非全權負責人員調度等,國際賽事的對手水準畢竟還是與聯盟有點落差的……

這麼說好了,每當國際比賽開始時,我們總是以哪一國國家隊有幾個在NBA打過的球員作為評判戰力的標準,換句話說,縱使這名球員可能在NBA只是勝負底定時出來消化時間的角色球員,但在自己國家可能就是主力先發,可是對美國隊來說,參賽的球員可說是赫赫有名的頂級巨星,雖然都身處聯盟,但等級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要在這樣的球員面前得分,對一代進攻神器的Melo而言根本猶如探囊取物,更何況是連NBA門檻都沒有碰到的球員呢?越級打怪的結果,自然是讓甜瓜予取予求,急停三分、背框單打樣樣來。

再著,美國隊各個都是球隊當中明星,星光熠熠的陣容讓甜瓜少了很多被對方針對的情況,往往看到對方最強的防守者去盯LBJ、KD、Kobe,Melo得分的空檔與機會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命中率自然也就漂漂亮亮。而且,擁有明星級的後衛去分配球權,傳球的時機與火侯自然也更加精準,從甜瓜打最好的兩個賽季控球分別為Chauncey Billups與Jason Kidd可知,一個經驗老到的後衛可以使他的火力最大化,可在火箭雖然也都是相當有實力的明星後場,但是卻都是屬於需要大量持球時間才能發會的類型,因此在同台時發揮自然受到限縮。

那麼為什麼這時候Melo就不會在意球權跟定位呢?那是因為在國際賽啊!每個隊友要嘛是他好友,要嘛是他前輩,且國家隊的每位球員幾乎都是自己隊伍的一哥,性質與規格自然不能與聯盟相比。

所以可以這麼說,在全體基礎水平都高出對手的情況下,戰術能左右戰局的影響力自然就變小了。因此要憑這點說甜瓜能在D'Antoni的進攻體系中如魚得水,筆者是覺得有些太牽強了。

 

 

輸球都是甜瓜的問題?

講到這,或許有人會認為火箭在開季會走得跌跌撞撞是因為Melo,筆者是認為這樣說又有點太過份,面對薪資空間已經大爆炸且與對手勇士的軍備競賽略處下風,火箭確實必須拿出大膽的決策,簽下甜瓜或許是個賭注,但絕對不是服毒。

雖然Melo容不下體系是事實,與D'Antoni過去的歧見也確實存在,但絕非是輸球的唯一理由,CP3被禁賽、Harden的傷退,等到雙衛好不容易一起上場,重要的替補Eric Gordon又受傷,注溢火力的三人輪流不能出賽,這也讓火箭在進攻上不是很穩定,防守又因Trevor Ariza、Luc Mbah a Moute的離隊以及新同學對防守陣型還未適應,種種的一切造成火箭開季飛的有氣無力。

雖然看結果,Melo在火箭是敗多勝少,但就比賽內容來看,D'Antoni並沒有故意冰他或者不給他球權,相反地,從熱身賽就可以看出,D'Antoni其實很盡力地想幫甜瓜融入,無奈隨著年齡漸長,進攻端的宰制力逐漸下降,又無法藉由戰術來彌補,畢竟D'Antoni不可能也不會打掉現有的配置為甜瓜重新設計,這在當初尼克就已被證實是失敗的,所以Melo與火箭的分手就只是時間的問題。

最終,火箭選擇長痛不如短痛,宣布不會再讓甜瓜上場,並不是Anthony哪裡做不好,他確實已經完成當初火箭簽下他時希望他能做的,但是火箭需要的更多,當整體的防守質量在傷兵潮全面衰退時下降,他們需要一個優秀的側翼防守者替後場漏掉的球員協防,讓Clint Capela這最後一道防線不用隨時因為Eric Gordon的破爛防守被拉出禁區,而在進攻端則能不吃球權,並具有拉開空間的射程,讓後衛得以切入或著舒緩Capela在禁區被包夾的壓力,但很可惜這些都不是甜瓜的強項。

但甜瓜絕對不是沒有犧牲,相反地,我認為他每一季都在拉低自己的標準,從尼克的球隊一哥,到雷霆退居先發二線,再到火箭中斷自己連續先發的紀錄,成為板凳替補。他也確實為了球隊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不過很可惜時代的巨流是無情的,Melo現在的打法已經不再符合這個要求側翼要嘛全能、要嘛3D(3分+防守)的M型化聯盟。

這裡並不是要貶低甜瓜,他的進攻身手依舊可以吊打一大票聯盟好手,他與D'Antoni之間確實有些心結,但兩人都展現出成熟專業的態度去面對,只是球風尷尬的他要遇到懂得使用他的伯樂實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丹佛的希望到紐約之王,再到紆尊降貴地成為副手、板凳,就連不是球迷的我都覺得有些感慨,更何況是那些死忠的瓜迷呢?

長江後浪推前浪,隨著96梯的謝幕,被譽為天賦能與之比擬的03梯也逐漸邁入遲暮,不論最後甜瓜的歸宿在何方,都希望他能順利,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精彩運動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