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新冠病毒透過空氣分子傳染 距離6呎以上仍危險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更新抗疫指導原則,稱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透過吸入帶有病原體的氣體分子、與空氣中散布的有毒飛沫接觸、或將病毒汙染過的雙手觸摸眼口鼻等。

與先前病毒主要以「近距離接觸、而非空氣傳播」說法最大的不同,CDC7日公布的新資訊用粗體字指出,即使人與人之間維持六呎以上的社交安全距離,仍有機會將帶有新冠病毒的氣體分子直接吸入體內造成感染;這些更新說明都已公布在CDC官方網站上。

自疫情爆發以來,CDC和世衛組織(WHO)分析的研究結果都指向新冠病毒是透過微小的飛沫分子傳播;一些科學家過去曾批評「近距離接觸」的定義含糊不清,他們公開對CDC將這些字眼去除的作法表示贊同。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華裔教授陳蓮式(Linsey Chen Marr)說:「CDC目前已掌握最新的科學證據,他們移除一些老舊、有問題的詞彙,並真正分析病毒的傳染途徑。」

專家提出,這項更新將促使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U.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針對職場工作環境的規定做出調整;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流行病專家麥可斯(David Michaels)說:「過去人們對於空氣傳播的風險控管,不如飛沫來得謹慎。」

不過麥可斯與其他研究人員也因此感到堪憂,畢竟CDC仍未提出有關如何加強預防空氣傳染的建議;麥可斯說,這項更新資訊對室內和其他工作環境都相當重要,因為帶有病毒的空氣分子「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只會持續累積」。

「良好的通風環境才是關鍵」麥可斯強調,將來醫護人員、公車司機和其他職業的員工都可能會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使用呼吸器。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750染疫者遺體無人認領 紐約日落公園冷凍櫃放一年多
「飯店只有1個員工」餐飲觀光業缺工嚴重
鬱金香花苞怎麼斷頭了?防範吃花賊有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