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解鎖有關氣候變化議題的一組關鍵詞
氣候變化無疑是當今最重大國際議題之一,也是人類未來生存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但用來闡述氣候變化方方面面的科技語言和詞匯對普通百姓而言往往顯得高深,令人費解。
了解一些與氣候議題有關的關鍵詞,可能有助於理解氣候議題。
下面是部分頻繁見諸於媒體的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關鍵詞匯。
COP —— 締約方會議
COP 是Conference of Parties 的縮寫,意思是締約方會議。COP 是1994《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最高決策機構,簽約國每年召開一次大會 ,討論公約執行情況,商定進一步行動。在不少國家人們更習慣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或聯合國氣候大會來稱呼 COP。
COP 的職責是審核評估《公約》執行情況,以及COP年會通過的各項法律文件的執行情況,並就推動《公約》的有效執行作出體制、行政安排和其他必要決定。
第一次COP年會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第26次會議(COP26)2021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第27次會議,COP27,定於2022年11月6日至18日埃及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舉行。
氣候峰會(climate summit)
這是聯合國召集的全球最高級別氣候大會,討論、協調氣候變化對策,確立框架,明確目標、路徑和各國的承諾。
已經達成的公約、協定包括:里約熱內盧公約,或稱里約公約(Rio Conventions),包括《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和《荒漠化公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又稱巴黎協定);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會議已經開過15次大會,第15次會議2021年在中國舉行。
IPCC
這個英語縮寫的全稱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由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設立的科學機構。
它的目的和職責是檢查、評估氣候變化相關的最新科研成果。它2018 年的報告提出,地球升溫幅度應控制在 1.5°C 之內,否則後果將極其嚴重,超出預想。
1.5 攝氏度 (1.5℃)
科學家認為,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 1.5 攝氏度以內將可避免出現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後果。
這是與「前工業時代」相比。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地球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 1℃。
國家自主/自定貢獻目標(NDC)
根據《巴黎協議》,各國自主確定並提交的國家氣候承諾,作為制定近期延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國際行動綱領的基礎。
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每五年更新一次。到格拉斯哥COP26前,普遍認為現有NDC 目標不夠遠大,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1.5°C之內。
氣候變化 (Climate Change)
影響全球或區域氣候的變化模式,衡量指標包括平均溫度、降雨量,以及熱浪或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包括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全球變暖是一個非正式術語,用來描述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
氣候變化的最主要體現是全球氣變暖。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
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是 2016 年,但英國氣象局數據顯示,氣溫持續上升是一個長期趨勢。
碳足跡(碳腳印,Carbon footprint)
這個概念是指個人或機構、組織在給定時間內排放的碳量,或產品製造過程中排放的碳量。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碳中和是一個過程,即二氧化碳淨釋放為零的過程,例如,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即生物質(biomass)的生長會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而燃燒它們則會釋放二氧化碳。
如果吸收的量和釋放的量相同,那麼這個過程稱為碳中和。
一個公司或國家也可以通過碳抵消的方式達到碳中和。
排放(Emissions)
任何能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的釋放;全球變暖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這些氣體可以小到汽車尾氣或奶牛釋放的甲烷,也可以大到燃煤發電站和重工業產生的廢氣。
反饋環(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
在氣候變化中,反饋迴路是加快或減慢地球變暖趨勢的一個自然過程,正反饋會加速溫度上升,負反饋會減緩溫度上升。
隨著北極的海冰融化,冰層表面的顏色從明亮的白色變為較深的藍色或綠色,反射的太陽光線減少,被吸收的太陽光線增多,所以極地冰減少意味著變暖加速,更多冰融化,融化的速度更快。
地球工程學(Geo-engineering)
地球工程學也稱氣候工程學、氣候調整或者氣候干預,主要指運用科技對環境加以大規模改造,目的是阻止或逆轉氣候變化過程。
具體實例包括:從大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地下。還有更遠大的設想,例如在太空中部署巨大的反光鏡來反射太陽光線。
科學界對地球工程技術仍有爭議,一部分學者認為可能被證明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做得還不夠,另一些人則指出這些技術未經證實,可能會產生不可預見的後果。
氣候變化失控(Runaway climate change)
科學家用這個詞來描述一種狀況,即氣候變化在越過「臨界點」後如何突然變得更糟,以至於更難遏止或逆轉。
IPCC 2018 年報告說,到 2030 年全球排放量必須減少 45%,到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這樣才有 50% 的機會在本世紀將氣溫上升控制在 1.5°C 以內。
延伸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