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直擊 | 氣候教育之路:解構挑戰、探索合作新契機

極端天氣事件、極端氣溫、海平面上升等問題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環境,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定義我們與地球的關係。而氣候教育是面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關鍵,它不僅提高學生們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認識,更是一種價值觀和行動的引導,啟發人們思考、理解和改變他們的行為,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自2010年開始,聯合國倡議氣候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的融合,並提出稱為「氣候變遷教育結合永續發展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CESD)的框架,期盼不只有體會與理解氣候變遷的科學,還要啟發針對減緩與調適的投入與行動。

台灣氣候聯盟在COP28會議期間於12/3辦理座談,邀請來自韓國及台灣的大學教授,共同分享對於氣候教育的見解、機會與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合作。

來自韓國的教授Woo-Kyun Lee指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學生的興趣存在一定的斷層,單純的灌輸教學並不足夠,更需要協助學生發現並培養他們的興趣與熱情。為了彌補這一差距,韓國環境部與一些擁有相同理念的大學合作,共同建立了「綠色領導證書課程Green leadership certificate programme」。這個課程提供永續發展主題的課程以及組織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夠獲得實際經驗。然而,Woo-Kyun Lee也提到了一些不足之處,即使證書課程都與氣候變遷主題相關,但教授們的授課內容並沒有良好的互相連結。

另一個國際與學校合作的案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韓國的42所大學合作,發起了正式的永續發展教育計畫(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提供培訓課程,培養了超過四千名的氣候倡議者。

在大學部方面,Woo-Kyun Lee認為,在校園中培育理解國際情勢且懂得如何維持多元夥伴關係的綠色領袖是非常重要的。

回看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表示,台灣教育體系針對升學考試為主,氣候教育在整體課綱中較少被提及。針對執行面,師長也缺乏針對氣候議題系統性的訓練、教材及時間。根據自2020至2023的一份全民素養調查,發現對於氣候議題的態度會影響行動,而較少公民行動的參與,另外教師們也認知到氣候變遷會影響到學生的職涯發展。此研究結果後,學校們透過教育部的贊助開始執行提倡氣候素養的計畫,建立根據研究發現的「氣候變遷教育結合永續發展教育」(CCESD) 架構、示範學校、教案設計競賽、營隊等。縱使台灣教育體系中面臨許多納入氣候教育的困難,在2023年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後,不僅提升了氣候變遷教育的主體性,也使氣候教育在未來更有機會銜接上聯合國長期推動的「氣候變遷教育結合永續發展教育」(CCESD) 的架構,與國際脈絡接軌。

除了在體系中給予氣候教育的主體性,教育現場要如何燃起學生對於淨零轉型的興趣及行動也值得令人探究。在校園,教師不是透過邀請專業領域的學者、企業來介紹淨零轉型相關議題,就是舉辦氣候主題相關的桌遊活動,但對於推動淨零排放跨域協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工作坊的清華大學高銘志教授而言,這兩種方式各有其限制,要結合「趣味」與「現實」很困難,因此提出「模擬全國再生能源公民會議」討論模式,讓同學扮演政策形成者、決策者、或再生能源業者,搭配圖卡遊戲,使他們對艱澀的綠能產業與政策知識有更多的認識,建構理解問題脈絡與尋找解方的能力。長期推動能源教育及培育能源人才的「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已發展出七項關鍵策略主題的教案,並針對較困難的五項關鍵策略提出教案雛形,包含公正轉型、循環經濟。

氣候教育,可以培養具有批判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技能的新一代領袖,他們能夠在面對複雜的氣候挑戰時提出創新且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氣候教育也能夠促進全球合作,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面對這個影響深遠的全球問題。但在此同時,政府、教師、學生們也需不斷地合作來思考、試驗、調整如何有效引起學生對於氣候議題的熱忱,才能夠持久地關注、行動。

更多詳情,請上台灣氣候聯盟官網:https://www.tcp.org.tw/

看完整專題「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 數位科技X綠色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