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重創與新生系列6】李龍騰:醫療調度及慢性病照護 是未來老人疫情防護重點

COVID-19在2023年5月1日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指揮中心同步解編,對台灣是而言是COVID-19在流行病防治畫下句點的日子,它意味著恐懼與威脅的結束。但是沒有人知道下一場疫病何時會再發生?會以何種型態發生?《民報》本著記錄歷史的責任,回顧這場百年大疫,2020年至今將近3年、1197天的防疫生活,改變了民眾習以為常的日常,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校正回歸、快篩試劑實名制、防疫險之亂,新冠疫情的衝擊,影響了全球的經濟與運轉,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與消費習慣,居家隔離、視訊看診、線上上課,社交距離與社交形態改變,也迫使人們重新省思,健康平安何其重要!


《民報》【COVID-19重創與新生系列1】盤整疫後的台灣,在國際政治經濟方面的風險大增、但同時也有著無限的機會,疫苗的研發與角力沒有停止,世界各國紛紛投入疫苗的研發與投資,積極與病毒抗戰,【系列2】透過公衛專家的視角,點出台灣擁有生技產業成熟實驗室經驗,面對未來疫情,如何「超前佈署」提早因應?【系列3】回顧1197天的抗疫生活,從高規格防疫到與病毒共存,新冠肺炎如何改變民眾的生活型態,【系列4】《民報》在2022年專訪一手推動台灣清冠一號誕生的衛福部中醫藥國家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談在新冠疫情中的大功臣「清冠一號」,是如何創造出台灣中醫藥史的一大創舉?「清冠一號」未來又將何去何從?【系列5】整理民眾常見的六大問題,指揮中心解編後,快篩要去哪裡買、疫苗在哪裡打、染疫怎麼辦等問題,讓民眾一次掌握。【系列6】新冠疫情死亡人數中約八成都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現任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談從COVID-19經驗中看老人預防醫學,未來老人防疫重點該從何處著手?

隨著全世界疫情解封,宣告著延燒 3 年之久的COVID-19新冠疫情終於正式劃下句點。在這波疫情中,全球死亡人數近700萬人,台灣則有 1 萬 9 千人,其中約八成都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老人防疫和老人預防醫學儼然成為重要的議題。

從疫情中學習 是疫情給予的最大意義

現任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仁濟醫院院長李龍騰,在回顧這場疫情時指出,外界將老人死亡率高歸咎於「老人疫苗覆蓋率低」並不盡然合理,一方面,在死亡人數中,有一半以上有癌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另一方面,醫療資源的調度問題及防堵失利,加上老人本身的慢性病等病症,才是讓老人在疫情中死亡率高的主因。

李龍騰認為,醫療資源的調度問題及防堵失利,加上老人本身的慢性病等病症,才是讓老人在疫情中死亡率高的主因。圖/陳賜哿攝
李龍騰認為,醫療資源的調度問題及防堵失利,加上老人本身的慢性病等病症,才是讓老人在疫情中死亡率高的主因。圖/陳賜哿攝

「從疫情中學習到什麼,才是最大的意義。」曾在SARS時期擔任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認為因為SARS,讓大家學到了「防堵」及「防疫物資」的重要,因此在COVID-19疫情的時候,台灣在第一時間實施了邊境封鎖、增加口罩產能線、讓所有防疫物資不得外銷,因此在第一年守得十分不錯,但可惜後來的3加7政策,才從萬華阿公店開始爆發大規模感染。

然而在經歷這場維持3年的COVID-19疫情,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疫情發生時才剛接任台北仁濟醫院院長,李龍騰在疫情大爆發時正處在疫情爆發處的萬華,深刻感受到民眾的「疫苗猶豫」,以及因為病床調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好,以至於疫情大亂。

阻絕境外、儲備防疫物資 做好醫療資源調度

李龍騰說,若要汲取歸納這次COVID-19的經驗,他認為第一時間阻絕境外,是在面對疫情時最重要的事;其次,平時就該準備好所有防疫物資,像是口罩、防護衣等等,每半年檢查一次效期,定期汰換,一些必要的藥物,像是退燒藥、治療呼吸道感染的紅黴素、治療細菌感染的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等,也要準備充足。

此外他也認為,這次疫情因病床及醫療資源調度問題,導致許多患者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做到隔離,也是疫情擴散迅速的重要因素,更讓許多長者因等不到病床而在家中喪失性命,因此未來各醫療院所如何在面對突發疫情及事件時做出應變,都是在這次疫情後應該通盤檢討並改善的。

李龍騰認為第一時間阻絕境外,是在面對疫情時最重要的事。圖/陳賜哿攝
李龍騰認為第一時間阻絕境外,是在面對疫情時最重要的事。圖/陳賜哿攝

而在疫苗的部分,李龍騰認為,事實上,有效疫苗研發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面對新冠疫情真的沒有有效疫苗、也沒有有效藥物,因此即使老人疫苗覆蓋率低、疫苗猶豫情形多,都並非是造成確診與死枉率高的主因。

提高長者對健康認知、加強慢性病照護

不過因打疫苗伴隨而的副作用甚至死亡案例,也凸顯了老人家對自己罹病的警覺性不足,以及醫療院所的疏忽大意。李龍騰說,這次疫情由於醫療資源不足造成太過忙亂,導致在注射疫苗時,沒有注意先詢問並記錄好生命跡象,包括要是先量體溫、血壓、心跳,並且聽心臟及呼吸的聲音,若有任何不適,或已罹患肺炎,都不應該打疫苗。

李龍騰認為提高長者對健康認知、加強慢性病照護是未來老人防疫重點。圖/shutterstock
李龍騰認為提高長者對健康認知、加強慢性病照護是未來老人防疫重點。圖/shutterstock

而從COVID-19中因感染及施打疫苗造成的死亡人數中,至少一半有罹患慢性病來看,李龍騰認為,這些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正是造成疫情死亡人數的危險因子。因此,加強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照顧、提供優質長照環境,提高長者對健康的認知、罹病的警覺,都是未來對於老人健康照護,甚至是疫情防護的重點。

如今,在COVID-19新冠病毒已趨緩到比流感還弱的時候,李龍騰也提醒長者們,不要忽略其他傳染病的威力,包括流感、猴痘等,他認為現階段打流感疫苗,比補新冠第四劑來得更為重要,他也請醫療院所切記打疫苗前詳細評估,期待長者們提升健康意識,好好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