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示警:下一波大疫情 恐是禽流感

在媒體廣泛討論今夏新冠病毒變種是否會造成較大威脅的同時,有專家認為,下一次類似新冠這樣的大規模疫情很有可能會來自禽流感。這種呼吸道疾病已經導致數百萬家禽和水鳥死亡,並且感染了數以千計的牛。

目前在六個大陸上都有發現H5N1型禽流感。戴維斯加大獸醫藥學副教授皮特斯(Dr. Maurice Pitesky)在4日的少數族裔媒體服務(EMS)會議上表示,這樣的情況是前所未見的。

皮特斯專注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疾病模型研究。

皮特斯說,這種病毒主要通過染病水禽的糞便傳播,而很多奶牛場和禽類養殖農場附近都有瀉湖或其他大型的水體。除去受到污染的農場和工廠設備,奶牛場附近出沒的野貓也是傳播病毒的管道。

家禽養殖場和奶牛場工人感染禽流感的風險很高。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人類的眼睛、鼻子、嘴巴或者呼吸進入人體。但在目前炎熱的天氣下,要穿戴聚乙烯纖維製成的特衛強防護服,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給養殖禽類種植疫苗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美國每年大約要飼養80億隻雞,而且只有在穿越州境時才需要檢疫。因此要把疫情控制在某一特定區域之內也很困難。

舊金山加大的醫學教授陳子平(Peter Chin-Hong)表示,禽流感對人類來說是極其致命的。禽流感症狀看上去像是嚴重流感,但是死亡率比普通流感要高很多。

陳子平表示:「禽流感如此致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還不習慣這種感染。這很像新冠早期的時候。我們還沒有必要的免疫系統來應對。」

目前美國僅有三例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報導,每一例都有紅眼病(結膜炎)的症狀,但並不嚴重。

但皮特斯和陳子平都認為,人類感染禽流感報告不足的狀況相當普遍。

「經濟政策研究」的數據顯示,56%的肉類包裝工人和28%的家禽產業工人都是移民。他們往往居住在擁擠的宿舍,幾乎沒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病毒防護裝備。擔心自己的移民身份,或是請病假少掉一天的工資,都會讓這些工人不想報告病情。

此外,人類還有可能因為飲用未經高溫殺菌的牛奶或是食用未經高溫殺菌的芝士而感染禽流感病毒。陳子平提到最近的一項研究實驗用的老鼠在食用了感染了H5N1病毒的病牛牛奶之後,病毒通過消化道進入到肺部,導致了嚴重病情。

皮特斯還從食品保障角度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家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它相對便宜和健康,如果我們要在今後幾十年餵飽20多億新增人口,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禽。如果控制不好的話,這就會成為一個難題。而食品保障對全球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妻擅攜子離美夫報警 飛機起飛4小時後返航
TIME專訪 拜登:防衛台灣與派不派兵差很大
手掌大「喬羅蜘蛛」 今夏恐入侵紐約都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