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新三雄時代來臨!價格戰消失、服務戰開打、選哪一間最好?

隨著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合併為「新台灣大哥大」,以及接下來 12 月 15 日遠傳與亞太電信合併成「新遠傳」,這長達兩年的合併案宣告完成,過去的「五大電信」也將繼續由電信三雄接棒,不過現今的電信市場、環境,相較10年前的電信三雄有相當程度的不同,究竟「三分天下」對於消費者而言好不好?選哪一間比較好?未來還可能會有類似「499之亂」的優惠資費出現嗎?本篇做一個完整分析、跟大家分享。

新.電信三雄優劣比較

從第三方市調機構OPENSIGNAL搜集自 2023 年 2 月 1 日至 5 月 1 日誰都不得罪的電信體驗分析來看,中華電信在遠傳、台灣大合併之前,擁有最大的 5G 覆蓋與最快的 5G 上傳下載速度。然而遠傳電信在整體遊戲體驗、通話體驗與全台訊號可用度這三項都得到認同,其他在 5G影音體驗上也獲得很高的評價。台灣大哥大的一致性品質得分為 85.6%,領先遠傳電信的 82.4%。

合併之後體驗又是如何呢?我認為可以從整體頻寬來觀察。大家先看一下這張我參考 NCC 公告所重置的表格,若單看 4G 頻段,中華電、新遠傳的總頻寬都是 200MHz,台灣大哥大總頻寬則為 180MHz,若是 5G,中華電為 690MHz、新遠傳為 780MHz,新台灣大哥大則為 300MHz。從整體「頻寬」來看,新遠傳以 980MHz 登上電信龍頭、其次為中華的 890MHz、最後為新台灣大的 470MHz。

以高速公路來比喻,頻寬大小直接決定「速限」與「車道數量」。一般而言,我們在通訊上網不會只使用一個頻率,手機會根據附近網路的「頻寬」來傳輸訊號,這還要看手機本身支援的頻段來判斷出最適合該地區、該場域的網路,這都會直接影響到使用者體驗。因此電信公司在標頻譜時,會考慮到連續頻寬、穿透性等對於用戶來說體驗最完善的頻段組合,當然也會考慮到未來性。

我認為整體頻寬大,某種程度上可以為行動用戶帶來更完善的體驗,透過 4G+5G 甚至是更寬廣的毫米波頻寬,即使是跨年、演唱會、運動賽事這種人潮擁擠場合,新遠傳的用戶就是可以更流暢的看影音、玩 IG,透過毫米波頻寬,更可銜接低軌衛星,帶來更多元的應用。這也說明新遠傳在基地台的建設與組合上,除了容易取得更好的網路覆蓋,頻段操作上也可以更靈活一些。舉例來說,倘若某個地方都是住宅區,那麼基地台建設上就可以多取用一些 700MHz 的頻段,倘若某些地方是商業大樓,則可以多部署一些 5G NR 頻段。

通勤族首選新遠傳

對於經常出入大樓上班、上課,搭捷運、公車、高鐵的用戶來說,1GHz 以下的低頻訊號都能帶來比較好的連網效果,目前台灣共開放 700MHz 跟 900MHz這兩組低頻頻段,低頻頻段最大的好處就是繞射能力強。

但是這邊大家可以稍微關注一下新遠傳,他們在 700MHz 頻段是三家電信裡面連續頻寬最多的,高達 50MHz,該頻段在其他國家被列為「黃金頻段」,主要的原因在於該頻段訊號覆蓋範圍廣、繞射能力強、傳輸損耗低等優勢,這不僅讓新遠傳可以輕易實現「沒有距離」的承諾,還可以利用 700MHz 低頻的高穿透性,改善室內死角、障礙物導致的訊號不穩等問題。

然而根據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第 12 條規範,新台哥大必須繳回 700 或 900MHz 頻段 10 MHz 頻寬。我認為最終台灣大應該會捨去 700MHz,因為他們在初期 4G LTE 的建設方式與中華電信一樣,採用的是 900MHz+1800MHz 的組合,捨去部分 10 MHz 的 700MHz 可以讓他們持續保有既有優勢。但不論如何,新台灣大的整體頻段看似每個都有一點卻太過分散,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大哥大向 NCC 提出行政訴訟的主要原因,一旦單一地區人潮眾多或者用量暴增,基地台就變得很難承受,手機在切換訊號時,無形之中也會比較耗電。

我覺得唯一的解方是透過手機的載波聚合技術(CA),綜合700/900雙低頻達到最好的上網效率,該項技術由 Nokia 所提供,然而市面上支援的手機確實比較少。因此,即使新台灣大強調是唯一擁有 700MHz 和 900MHz 雙低頻的電信公司,然而在使用者體驗來說,還是要看連續性,在 1GHz 以下的低頻訊號擁有 40MHz 連續低頻的中華電,在不管是用戶體驗還是基地台佈建上,情況都會比低頻相對分散的新台灣大更好。

別忘了,新遠傳的頻段不僅在城市好用,在偏鄉方面更具優勢,以目前遠傳電信在偏鄉人口涵蓋率就已經達到 97%,如再搭配過去亞太電過去的經營,相信整體覆蓋率將再推升至一個層次,這方面過去就看到許多登山客都非常有感,看到日出那一剎那,遠傳的用戶又或者是亞太電的用戶,就是可以在第一時間打卡。

5G與毫米波mmWave 帶來的未來性

按照無線通訊技術特性,頻段位置可分成「魚頭」(前段)、「魚肚」(中段)和「魚尾」(末段),以5G熱門頻段 3500 MHz來說,最受歡迎的位置就在魚肚,這方面中華電的頻段最漂亮,新台灣大在 3500 MHz 頻段取得的是俗稱魚頭跟魚尾的位置,實用性不佳。

具體來說,新三大在 Sub 6 方面,新遠傳將有著 280MHz 頻寬、新台灣大將有 270MHz 頻寬,然而新遠傳方面,他們在合併之後 5G 頻段頻寬比過去提升 50%,未來可望透過Refarming技術以5G載波聚合(NR CA)的形式,綜合遠傳 3500 MHz 頻段與亞太電 2600MHz (TDD)組成總頻寬高達 120MHz 的 5G 主頻,成就新三雄最強 5G。

從連續頻譜來觀察,雖然中華電信在新三大當中有著最完整的 90MHz 連續頻譜,超過遠傳的 80MHz,然而如遠傳所承諾,搭配現有亞太電 2600MHz (TDD)頻段之後,其 5G 穿透率可望比現行的 3500 MHz 頻段還要更好。

此外,新遠傳合併後,在 5G毫米波方面,28GHz 頻段即使歸還超額頻譜,頻寬仍達以 700MHz,對於消費市場並沒有影響,對遠傳而言未來更將有助於發展企業專網,也可銜接低軌衛星應用,從商用的角度、從服務的角度都是未來性十足。

三分天下之後會不會再現「499」?

答案是「不會」,最直觀的原因可以從新三大的用戶數來觀察。截至2023 年 9 月,中華電信5G用戶296萬最多,其次是遠傳214萬、台灣大186萬、台灣之星72萬、亞太電33萬。但如果觀察 4G 用戶數,中華電信有高達 819 萬戶,其次是台灣大537萬、遠傳507 萬、台灣之星176萬、亞太電166萬。

由此可以看到台灣行動用戶已經明顯接近飽和狀態,在接下來的「三分天下」局面中,不管是中華電、新台灣大還是新遠傳,最重要的就是思考怎麼讓既有 4G 用戶直接挪移成為 5G用戶。

對於新遠傳、新台灣大所吸收來自亞太電信、台灣之星的用戶而言,雖然資費是既有 4G 釘子戶的轉移關鍵,然而市場上有五家電信跟只有三家電信可以選擇,打法完全不同,加上 5G 時代來臨,物聯網產品、影音串流服務、獨家旗艦機等多元商品組合的促成下,電信公司可以用的底牌比以往 3G、4G LTE 時代更多,再回頭打資費價格戰只會讓產品跟服務無法往前走,等於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合併基準日不等於「服務完成整併」

要提醒所有消費者的一點,那就是合併基準日只是電信公司「開始」正式合併,遠傳、亞太電,以及台灣大、台灣之星這四家公司的服務,會「分階段」整合成兩家,這也就是說本文提到的所有基地台、網路頻寬等所有服務,最快會在 2024 年年底實現最佳連網效率與網路覆蓋佈局,而不是現在。

根據遠傳先前回應,12 月 15 日合併基準日後第一階段會先啟動頻譜共用,並整併雙方基地台,預計會在 2024 年上半年完成,整併完成後網路覆蓋率最高增加92%;第二階段會針對核心網路進行整合,預計會花費6到9個月,最快在 2024 年底前完成;遠傳目前有12,000站、亞太電信有6,500站,預定汰換5,000座基地台,最終會落在 12500 站左右。

台灣大哥大方面,新台灣大合計5G基站共超過1萬站,估網路涵蓋率超過95%。第一階段會先轉移台灣之星3G網路使用者,改使用台灣大涵蓋較完整的3G網路,然後關閉台灣之星3G基地台設備。第二階段,逐一評估雙方基地台站點,選擇最佳涵蓋的基站,重新配置基地台,並且逐站整合雙方目前的頻寬,預計於2024年底前完成無線網路整合。

合併將帶來更「綠」的台灣

遠傳、亞太電,以及台灣大、台灣之星這四家公司合併成兩家,將有助於整個台灣更「綠化」,目前全台所有電信通路數約近2,900家,中華電、遠傳與台灣大的直營加特約門市都在 700 間左右,台灣之星則有 400 家、亞太電約 350 家,合併之後台灣之星、亞太電距離既有台灣大、遠傳的門市相近的會彼此整合,資源更集中的同時,也避免掉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來說,最有感的莫過於基地台,根據新台灣大的統計,將計劃減少一整套3G網路和數千個4/5G基地台設備的重複布建,用電降低 0.74 億度/年,相當於 95 個大安森林公園減碳效果,搭配節能措施,最多可望節省最高 2億度電,減碳量最高可望達到10.2萬噸。新遠傳方面,目前遠傳約有 12,000 座基地台、亞太電有 6,500 座,但是雙方有 6,000 座基站是設於同一位置,在整併上可以重新檢視雙方的設備,汰舊換新之下也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此外,新遠傳 700MHz 的特色之一就是設備佈建成本較低,這也代表許多地方只需使用一套設備,就能以最佳化的能源使用來發揮基地站的最佳效益,搭配遠傳的AI 大數據分析進行 5G 基地台選址及 AI 節能軟體,可望年省 8,600 萬度,約 43,000 噸碳排,約 110 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小結:用戶結構將重新洗牌

大致上來說,雖然中華電一直以來不管在頻譜還是基地台都是相對比較有優勢,但是這次四家電信公司的合併案帶來的綜效,確實也對於他們造成威脅。

其中,新遠傳可以說真正達成 1+1 大於 2 的成果,姑且不論加值服務、也不比較門市展售的商品,就拿最直觀的 4G 跟 5G 頻寬、還有他們在 700MHz 提供高達 50MHz 的連續頻段,以及在 5G 3500MHz 頻段跟原有 4G 2600 TDD 頻段所進行的技術整合,這些透過低頻連續頻寬帶給通勤族無縫接軌的上網體驗,都可以看出該集團積極的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出發,帶來的「有感變化」。

在「三分天下」的局面下,我會比較期待的反而是在 5G 加值服務、物聯網應用、影音串流等行動體驗上的競爭,過去五家電信公司為了「挖牆角」所祭出的資費戰,讓開台將近三年的 5G 發展躊躇不前,某方面來說也是削價競爭下的原罪。如今遠傳電信與亞太電信的結合,又或者是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合併,將讓電信公司的資源更加集中,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將可望為用戶帶來更具創意的產品體驗與服務,讓電信市場將步入正軌。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灣大、台灣之星合併》要不要換SIM卡?4G上網終身吃到飽還有嗎?用戶權益8大QA懶人包
電信新三雄時代來臨!價格戰消失、服務戰開打、選哪一間最好?
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今正式合併!新台灣大:揮別價格惡性競爭 邁向價值新局
台灣大併台灣之星 970萬用戶算網內
台灣之星、台灣大哥大合併首日!網嗨:訊號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