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跟隨香港法庭禁令並非妥協 而是最好的策略

Google 遵從香港法庭對《願榮光歸香港》的禁制令,並非簡單的妥協,而是一種在複雜國際政治環境中的策略。(圖截取自YT/Ricker Choi)
Google 遵從香港法庭對《願榮光歸香港》的禁制令,並非簡單的妥協,而是一種在複雜國際政治環境中的策略。(圖截取自YT/Ricker Choi)


一個月前(5月),香港上訴法庭對歌曲《願榮光歸香港》下達禁制令,禁止該歌曲在香港境內傳播。這一禁令引發了香港人以及西方社會的反彈,但Google選擇遵循,在其平台上限制這首歌在香港境內的傳播。但這一決定很快便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討論。

遵守惡法還是堅持原則?

雖然Google在聲明當中多次提及,必須遵守當地的法規。這不僅僅是為了避免法律風險的問題,因為資訊自由亦一向是Google引以為傲的宗旨及原則。兩者出現衝突時,正是考驗這一個龍頭巨企,如何出色地化解這次危機。

在Google把香港區域的《願榮光》下架後,坊間將Google的這一決定視為對香港政府的妥協,但實際上,這更像是一種策略性的應對。先把部分《願榮光》歌曲下架,Google可以避免了直接對決香港政府。更何況在網上面與《願榮光》相關的作品,層出不窮,根本不可能只有是Google限制香港YouTube區域的32條影片。有關衍生作品至今在香港的網域仍然能夠搜尋,可見Google沒有真心全力封殺,筆者亦不相信Google沒有封殺的能力。

而且Google及YouTube在禁令出台後發表了一則聲明,指出會考慮尋求上訴,為後手回應留下了足夠空間。至於何時使用,Google顯然是在等待一個時機。

龍頭企業的緩兵之計

果不其然,西方國家普遍表示了對有關禁令的反對和擔憂。熟悉中國國情的政客們作出強烈譴責,溫和一點的則呼籲港府重新考慮決定。顯然Google不情不願的「妥協」逼使了自由世界必須作出有效的回應。

時間至到本月(6月)初,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聯合致函Google及YouTube執行長,指禁令違反了人權標準,Google不應跟從,要求YouTube恢復《願榮光歸香港》一曲在香港播放;並且要求希望知道YouTube何時會上訴,若果不作出上訴亦要提交原因。

雖然香港法庭的禁制令,使得Google一度略顯尷尬,但美國國會的要求一出,事情就馬上明朗了。過往香港政府一直就有關法庭命令/政治需求等等一系列問題與Google進行過交涉。Google及YouTube亦都已經採取避險措施,除了銷售部門外一律撤離了在香港的員工,以免危機來臨時員工不幸墮入香港法網。

留下來才是Google想要的

美國國會要求後,如今YouTube幾乎是沒有不跟從自由價值的空間,唯一比較溫和的做法是在香港法院提出上訴,往後有關不論是上訴,還是把歌曲限制解除,Google亦可以推搪解釋,這並不是Google自己能夠決定的措施。

特區政府的戰狼們,將會無處著力。要麼強制Google撤出香港,令香港變成網路孤島;要麼強忍香港法庭的禁令變成廢紙的羞辱。在這博弈中,顯然Google是希望留下的,不管是為了僅餘的資訊自由傳播,還是為了部分人認為的商業考慮,這個龍頭企業,顯然嘗試避免自身直接與特區政府作出衝突。這和本身實力考量無關,因為在多年前他已展現出撤出中國的魄力。相信,Google若果能留下來,對香港的人權狀況,或許還會有微妙的影響。

Google 遵從香港法庭對《願榮光歸香港》一曲的禁制令,並非簡單的妥協,而是一種在複雜國際政治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策略,或許嘗試從當中保留他的核心價值。這一決定既「表演」了Google對當地法律的「尊重」,也展示了其決策層面的智慧和靈活性。香港特區政府剩下的慵官們,面對住商界精英巨頭以及各國議會,一場博弈下來只會淪為笑柄。

作者》李文浩 香港末代民選議員,反送中運動後旅居台灣。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華爾街日報:網紅表面風光 背後一把辛酸
Google釋出免費資源 明年底前培育2000資安人才
美國國會議員聯署:要求Google及YouTube恢復《願榮光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