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中國經濟正站在歷史分歧點

在北京出席經濟論壇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表示,中國經濟正站在關鍵的分歧點,如何堅持改革、促進內需消費能力,將是中國經濟能否脫胎換骨的關鍵。

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會中說:「中國正在面對分歧的道路上,是要選擇繼續倚賴以前有效的(強調生產)政策,還是重新塑造自己,獲取高品質的增長?」

在這場會議中,中國官員與許多與會者都認為中國今年訂下的5%經濟增長目標可以達成。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來不斷強調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帶動的新經濟動能。

但是這些政策並沒有符合IMF所期待的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對於中國國內需求與消費缺乏改造能力。喬治艾娃說,如果中國能夠更加注重推動消費需求,可望在未來15年對中國經濟注入3.5兆美元(約110.24兆台幣)的活水,等於是南韓經濟規模的兩倍。

保加利亞經濟學家出身的喬治艾娃說:「高品質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將是需要倚賴國內消費。要達成這一點,必須要提高個人與家庭的消費能力。」

在強調「新質生產力」的狀況下,北京政府依舊著重在生產能力,而非提高中國民眾的消費力。專家警告,已經極度外貿出超的中國,如果再繼續像以前一樣猛力發展更多出口產業,例如電動車,勢必將引起歐美對中國貨傾銷的強烈不滿,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貿易戰。

中國政府正極力想說服外國企業,中國依舊是那個致力於改革開放的中國,希望外資能持續湧入投資。但根據週五(22日)公布的數據,今年1到2月,進入中國的外資比起去年同期再萎縮近20%,而這是在去年此時外資流入已經不高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縮小。

整個2023年,外資投資中國金額比起疫情時期的2022年再萎縮8%,顯示出美中貿易戰、中國房產泡沫破滅等一連串的結構性問題,正使得外商對中國感到卻步。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