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東協、中國基金人氣績效吸睛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五月份國人持有境外基金金額再創歷史新高,上衝至2.53兆元,顯示投資人偏愛境外基金的熱度有增無減。若以國人最熟悉的亞洲及中國基金來看,JF東協基金、JF中國基金在國內兼具知名度和高人氣,完整經歷市場多空景氣循環,下半年績效突出,可說是指名度最高的境外基金。 從Lipper最新統計顯示,JF東協基金至六月底規模約當新台幣626億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東協股票基金,目前國人持有比重近六成(截至5月底),意謂國人持有金額至少360億元。該檔基金從1983年成立迄今已長達28年,見證亞洲金融風暴和股市狂熱的高低起伏,可說是歷經時空淬鍊。 JF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投資東協市場的最大優勢,主因來自東協區域每個單一國家都有各自特色,加上區域互補性高,更可發揮「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效益。舉例來看,泰國、菲律賓多見政治紛擾,但動亂後進場撿便宜,股市通常有可觀波段漲幅。馬來西亞的伊斯蘭金融和新加坡則屬於防禦型市場,可在全球股市大跌時,提供極佳下檔支撐。至於印尼,正處於從農村經濟轉型過程,又受惠豐富資源,消費力和股市爆發力極強。 因此,JF東協基金主要投資在東協五國(新、馬、印、泰、菲),不受限大盤權重,選股高度重視結構成長潛力。目前基金配置上,積極佈局過去一年受惠成長循環的金融、工業、資源與消費族群,在區域上則加碼配置泰國。 另一檔人氣基金,JF中國基金六月底規模達696億元,為國內第一階段引進的中國基金之一。JF中國基金隸屬大中華投資團隊,此一團隊結合香港、台灣與上海三地共達20餘位經理人與分析師,至今年上半年為止,管理資產規模總額近2,600億元。 JF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表示,中國股市今年來雖受緊縮政策壓抑,但兼顧價值面吸引力、以及基本面利基的大型藍籌股表現仍相對穩定,又以「金融」、「資源」與「消費」三大板塊的企業獲利動能表現最搶眼,有機會成為第三季指數轉折的引領指標,亦為基金近期主要布局的投資主軸。 黃淑敏分析,下半年通膨可望逐步回落,中國政府所推動的最低工資調漲、個人所得稅改革、保障房項目等增加內需、改善民生的政策將逐步發酵,有助於消費類、水泥等政策受惠族群。而MSCI中國銀行與地產股今年預估本益比各僅8.1倍與9倍,價值面出色,已大幅反映許多負面疑慮,隨緊縮力道趨緩預期下,看好股價仍有持續上調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