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個資去識別就變數據 陳耀祥稱好奇王義川資料來源

NCC主委陳耀祥(左)數發部長黃彥男(中)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右)備詢。林啟弘攝
NCC主委陳耀祥(左)數發部長黃彥男(中)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右)備詢。林啟弘攝

(菱傳媒/綜合報導) NCC、數位發展部等單位今(3日)上午針對「國家機器以手機定位、分析個資特性等方式侵犯人民權益」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針對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稱可用手機訊號定位分析群眾年齡,遭國民黨質疑「國家機器」監控人民一事, NCC主委陳耀祥表示,「這不叫個資問題」,《個人資料保護法》保護的個資包括姓名、生日等可識別個人身分之資料,個資若去識別化、不可回溯就變成「數據」,數據分析相當普遍,在辦活動、遊行、行銷、選舉都可見。

陳耀祥會前受訪被問到會不會好奇王義川口中資料從何而來?陳耀祥坦言,其實好奇,但這要問王義川,他也不曉得,是看電視才知道有這件事情。

至於王義川稱「膝蓋想」,是否散布假訊息?陳耀祥先喊「沒有啦」,每個名嘴的行事風格都給予尊重,王義川自己要跟外界說明清楚。媒體持續詢問,陳耀祥才鬆口,「如果有違反事實查證,當然有相關法規處理,發言要落實查證,若民眾有檢舉,有違反事實查證會去處理」。

NCC、數位發展部等單位今針對「國家機器以手機定位、分析個資特性等方式侵犯人民權益」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報告指,三大行動通信業者都說明無任何私人企業、政府機關或特定黨籍人士接洽或請求有關「青鳥行動」相關人流資訊,也不曾提供任何有關資訊給其他單位或人士。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也強調,公司沒有提供任何人潮分析資料。

NCC指出,在保障個人資料前提下,為促進數位經濟產業發展,去識別化的大數據資料分析已成趨勢,電信事業依《個資法》及行動寬頻服務契約約定,應尊重用戶的權益,並依誠實及信用原則揭露其個資蒐集、處理及利用之告知事項內容,亦應採取匿名化或不可逆化等去識別化措施,並不得逾越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以及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的關聯等規定辦理。

NCC也說,電信事業所提供之電信信令大數據應用服務,係就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基地台連線的信令資訊,以去識別化處理,在確保無法直接或間接識別特定個人資料前提下,進行大數據分析。目前電信業者針對此類電信信令大數據應用服務之提供對象主要為政府機關,以促進地方發展。

菱傳媒原始網址:NCC:個資去識別就變數據 陳耀祥稱好奇王義川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