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招AI產品經理,年薪2,800萬!AI可以幫串流影音做什麼?為何引發好萊塢集體焦慮?

根據《TechCrunch》報導,除了AI產品經理之外,還有其他相關職缺,包括負責機器學習、會員滿意度的技術經理(Engineering Manager)。先前引發爭議的AI產品經理一職,已不在職缺頁面中。

為何會引發討論,以下為2023年7月31日原報導:

當好萊塢編劇與演員正為了AI對工作的威脅,以及待遇問題展開大罷工時,Netflix近日開出的一個職缺瞬間成為目光焦點。這則新的招募文案顯示,Netflix希望聘請一位AI產品經理,並且開出最高90萬美元(約新台幣2,800萬元)的年薪。

Netflix找AI產品經理,年薪2,800萬元!

AI產品經理可以為串流影音做什麼?

Netflix在職缺頁面上寫著這個職位的正式名稱為「產品經理──機器學習平台」, 負責為機器學習平台決定戰略願景、目標與成功指標,並從工程師處收集用戶回饋、了解用戶需求,進而評估產品需求及其重要性 。儘管職位內容還相當模稜兩可,已經在影視圈引發熱議。

雖然目前招募頁面上沒有提及AI創作,不過外媒《TheRegister》指出,Netflix在廣告上表示,「從幫助我們購買及創造精彩內容、協助會員個人化挑選合適作品,到改良支付處理及聚焦營收的措施,AI正在推動所有業務領域的創新。」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376282957_netflix.jpg 圖/Martina Badini via shutterstock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376282957_netflix.jpg 圖/Martina Badini via shutterstock

AI產品經理為什麼引發演員工會不滿?

代表約16萬名表演者的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曾指出,臨時演員一天的收入通常只有200美元,在工作時間不定的情況下,高達87%成員的年收入少於2.6萬美元,與Netflix開給AI產品經理最高90萬美元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也讓Netflix成為議論焦點。

「他們願意為一名AI軍團的士兵支付90萬美元的高價,這個數字足以幫助35名演員及其家人獲得SAG-AFTRA的健康保險,這太可怕了!」曾出演《黑鏡》的演員羅伯.德萊尼(Rob Delaney)表示,「我可以保證,(這個產業)有足夠金錢保障演員,這只是優先順序的問題。」

延伸閱讀:工程師、設計師、CEO 和產品經理,誰會最先被AI取代?

Netflix對AI技術的應用,已經超越以往推薦系統的範疇,開始用於內容製作當中,例如今年7月登場的西班牙實境節目Deep Fake Love當中,就利用參加者的臉部及身體數據生成deepfake版本的角色。

AI產品經理的超高年薪,是怎麼決定的?

另外,除了這個受到關注的AI產品經理職缺外,《The Intercept》指出,Netflix還為遊戲工作室尋找一位生成式AI技術總監。

但也有媒體為Netflix喊冤,《TechCrunch》認為,Netflix在AI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裡,並沒有直接提到用AI技術進行創作,AI能夠用於無數領域,圖像處理、動作捕捉甚至電源管理都能藉由AI優化;另外開出90萬美元的年薪,很可能只是因為AI浪潮下相關人才身價水漲船高,想要AI人才就得支付當前的高價碼,不是Netflix可單方面控制。

好萊塢大罷工!AI為什麼引發藝人集體焦慮?

生成式AI技術近來在影視圈引發從業人員的嚴重焦慮,今年5月,好萊塢編劇展開罷工,其中一項訴求便是針對AI能否加入劇本創作的爭議,擔憂當故事可以由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發想後,人類編劇的工作機會將因此減少;兩個月之後,SAG-AFTRA也表示,他們就薪酬、AI使用等問題與資方談判未果,也決定加入這次罷工的行列。

好萊塢.jpg 圖/Unsplash
好萊塢.jpg 圖/Unsplash

AI已經漸漸使用在各部作品當中,印地安納瓊斯系列的最新電影中,就利用AI技術復刻了年輕版本的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而為黑武士達斯.維達配音的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由於年事已高,也授權製片公司用AI生成他的聲音。

對於演員來說,他們最主要擔心的是自己的「數位肖像」(digital likeness)會被影視公司所把持,利用於其他作品的演出,進而擠壓到自己未來的出演機會。不過影視公司方面聲稱,他們拍攝的數位肖像只會用於當前作品之中,假如要利用於其他作品都會事先徵得許可並支付費用,絕沒有濫用問題。

延伸閱讀:數位時代「AI 主播」8月起登陸 YT 頻道,多平台滿足廣大讀者需求

好萊塢上一次罷工是2007年,當時串流媒體尚未成為主流,然而當時工會成功迫使製片公司為登上Hulu、Netflix等新興媒體的作品支付編劇更多報酬,也保證了現在串流媒體當紅的此刻,編劇能獲得合理的報酬。這一次針對AI發動的大罷工雖然看似為時尚早,或許正是提出訴求,及早保障權利的時刻。

資料來源:The InterceptTheRegisterTechCrunchBloomberg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光寶科3個月股價大漲117%!2大明星產品「AI伺服器電源、DC快充產品」衝刺下半年
只剩台灣仍創新高,AI狂潮泡沫化了?專家三點分析:贏家還沒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