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鳳梨引起的跨國戰爭!台灣真的準備好「戒中國」了嗎?
文/管婺媛、林洧楨、游羽棠
一道中國對台灣鳳梨發出的禁令,為什麼引發如此大的關注,從美國、日本到澳洲官方,都動員起來?這是中國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中國兩會前夕,以貿易之名,對台開出的「第一槍」。它重擊的,是台灣主要栽植鳳梨的中南部農民。
雖然,鳳梨每年外銷中國的金額不過新台幣14億9千萬元,僅占總產量10分之1,從整體經貿損失來看不大。
但,將它置於國際格局之下,我們卻能以小見大:鳳梨事件,是否代表北京在美中貿易戰和疫情等風暴後,重新梳理受損的對外關係,而因此對這段期間在國際上吃香的台灣,將展開一波波經濟制裁?
鳳梨之後,下一個會是誰?以台灣對中國依賴最大的電子零組件產業就有逾62萬就業人口來看,若未來真的出現連鎖效應,將影響多少人的生計?我們面對這個亦敵亦友的最大貿易夥伴,該有怎樣的心理準備?
為深入了解衝擊程度,商周團隊3月初前往國境之南的屏東——台灣鳳梨外銷最大產地,也是這回首當其衝的重災區。
第一幕》佳冬
中國先加碼訂單再禁,農民嚇呆憂價崩
鳳梨農告訴我們,今年以來,中國的訂單加碼力道比過去更強,但,2月26日,佳冬最大鳳梨家族陳家第四代陳冠竹、陳冠圳兄弟檔,從拂曉一路忙到烈日當空,直到接近11點,一連串的手機聲響,讓汗如雨下的農民們全都瞬間凍結——他們被嚇呆了!因為,電話那頭傳來中國宣布,將全面禁止台灣鳳梨輸入。
當天,陳家兄弟緊急召開應變會議,第一時間安撫農民情緒,在「能救多少是多少」的心態下,他們隔天繼續半夜搶收,最後拚出約8個貨櫃的鳳梨量,趕在3月1日禁令生效前,送進中國。其餘鳳梨,只能陸續收成,若內銷賣不掉,就只好低價賤賣,送進加工廠找生路。
此時農民最擔心的是,外銷出不去,會回頭讓內銷價格也崩盤。重押單一市場,帶來了連鎖的風險。
第二幕》高雄大樹
一週賣一年銷中鳳梨量,但愛心能撐多久?
3月2日,商周團隊抵達總統蔡英文南下救鳳梨的第一站——高雄大樹鄉農會。這天,因農會理事改選,數十位農民代表齊聚,席開8桌。這裡是全台鳳梨第四大產區,本該為了中國禁令而擔憂,但席間卻不見愁雲慘霧。
剛卸任的大樹鄉農會總幹事張清榮,笑嘻嘻的對我們秀出一張澳洲採購台灣鳳梨的簽約照片。原來,一位在澳洲賣米的台商,透過台灣親友向大樹鄉農會轉達「就算賠錢,也要把台灣鳳梨賣進澳洲」的心意。
確實,台灣人用愛心撐鳳梨農的威力驚人,不到一週,就把一年外銷中國的4萬噸鳳梨量給買光。但,救急行動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等兩週後,很可能鳳梨黃了(指進入真正採收旺季),農民臉就綠了。」陳冠竹說。
衝擊之一,是原本輸往中國的量,倒回台灣市場,可能讓供需失衡。衝擊之二,則是因為近年業界普遍以外銷價做為高標,再以每公斤低1元到2元做為內銷價,因此,一旦少了外銷價定錨,市場價格將變混亂。
更長期且棘手的問題,會在未來第二、三年浮現。因為鳳梨從栽種到收成期長達1年半至2年,明年的鳳梨,農民都已種下去。換言之,供過於求的現象將至少長達2年。到了第三年,外銷市場還是未知數,農民該減產嗎?又該賣去哪裡?
第三幕》屏東高樹
立委喊賣萬噸!專家:日本單不好接
農產大量銷往對岸,始自10年前ECFA的早收清單優惠。10年來,不乏對依賴比重攀高的警覺,但為何遲遲無法分散市場?
3月3日,我們在全台最大鳳梨產地——屏東高樹鄉的綠地合作社,直擊農委會舉辦的鳳梨外銷日本記者會。主委陳吉仲在台上宣布,3年前台灣鳳梨出口日本的量還趨近於零,今年已衝破5千公噸,創下歷史新高。換算去年出口中國總量,約近12%。
緊接著上台、有意競逐下任屏東縣長的民進黨立委莊瑞雄,慷慨激昂的加碼「要求農委會,今年要拚到1萬噸啦!」
但台下一位屏東縣政府官員私下對我們說,「那是政治話啦,怎麼可能!」確實,政府若在3年內就能拚出外銷日本市場1萬公噸的目標,為何不能更早做到?
「日本單,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接。」專攻日本市場的綠地合作社理事主席郭智偉直言。
相較中國檢疫流程寬鬆,不論大小鳳梨都收,日本除對進口鳳梨的檢疫嚴格,要求整櫃燻蒸以去除蠅幼蟲殘留外,連產品規格都要求一致性,只要小鳳梨,不要大鳳梨,層層把關,一切按照程序來。農民若要外銷日本市場,自然得投入更多人力與技術成本,這並不是每位農民都願意做。
鳳梨啟示錄:
你對消費者了解多深?美中台跨入政治深水區,可能是轉機?
當然,開拓新市場涉及政府間談判,需要時間,例如台灣芭樂在前年終於成功外銷美國,就花了10年交涉。
「拚外銷,你不可能要求立竿見影,」中興大學行銷系退休教授李皇照,現任農委會的百大青農計畫顧問,他在商周訪問時替政府緩頰,但也忍不住嘆氣,「轉內銷、拚外銷,解方都一樣,但現在該檢討的,是不是做法要(隨市場變化而)調整?」
他說的,是對終端消費市場變化的敏銳度。這恰恰是多年來,台灣農業最缺乏的。
目前,台灣外銷中國的水果,通常走傳統的現貨市場,做當期交易買賣。這導致仰賴中國市場的農民只管把水果種出來、交給貿易商,貿易商也只管在現貨市場賣出去,對消費者面貌相當陌生。
這場鳳梨事件,讓我們看到台灣產業的局限:想要「戒中國」,在許多環節,我們其實還沒準備好。
然而,緊迫的時機,恐將接二連三到來。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岸關係不會驟然轉好,雙邊貿易受到美中台關係的牽動,變數只會越來越多,且一年比一年更進入「深水區」。
例如,明年是習近平第二任期尾聲,加上台灣又有地方大選,中共會出什麼招?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也是中國政府對台灣人民表態的重要時點,它會用經濟手段影響台灣嗎?
全球正進入美中貿易戰與疫後政治板塊重組、經貿關係重建的時代,對於想走入國際的台灣農業和其他產業來說,中國對台關閉市場的壓力,不失為逼使我們再進化的契機。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39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老闆最討厭聽到員工問「怎麼辦」,向上請示請用這3個句型
官網出現低分負評,IKEA為何不刪掉?這樣做,其實很聰明
一喝酒就變嘮叨,壓力通常很大...心理師解讀,隱藏性格如何反映在酒後面貌
一台要價30萬!保時捷、賓士...豪車品牌搶著做「電動自行車」,為什麼?
40歲後少爬樓梯!第一名骨科良醫教你「保骨3秘訣」,讓膝蓋用到100歲
更多相關新聞
慎防鳳梨外銷削價競爭!農委會:符合這2條件才補助
日僑半買半送 反害屏東鳳梨價崩
韓國瑜為鳳梨農「憂慮擔心」 眾狂讚:韓總真心為人民
鳳梨價格貴桑桑?農委會回應了
天天吃鳳梨恐傷身?營養師:這3種人要注意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