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澎湖西嶼大義宮海龜秘境
西嶼是澎湖西部的離島,也是澎湖第二大島,過去被稱為澎湖的「草地」,近幾年澎湖縣全力發展西嶼的觀光,西嶼成為澎湖北環的重要路線,尤其它以跨海大橋和馬公相連,交通非常便捷,而大義宮的海龜更是來到西嶼不可錯過的景點。
圖、文/記者陳俊文
信徒救下海龜 地下室打造珊瑚洞
大義宮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社區,早期祀奉溫府王爺,後來增祀武聖關公,以關帝盡忠大義的精神將廟名命為「大義宮」,建於1862年,至今已經擁有將近200年的歷史,在近年來重建後廟宇變得金碧輝煌、宏偉雄觀成為西嶼鄉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大義宮的海龜緣起於1970年代海龜可合法販賣,肉可食用,龜殼可加工做紀念品,西嶼有漁民捕獲,拿到大義宮前廣場販售,有信徒覺得不捨,將海龜搶救下來,並抽海水至廟前的半月池飼養。
但半月池在戶外,陽光充足,導致水池優養化,不太合適,民國69年,大義宮管理委員會提議將海龜移入室內,於民國70年整建地下室工程時,為龜兒們興建一座行宮「珊瑚洞」,將海龜移入養殖至今。
這座地宮顧名思義以珊瑚規劃地道和三座水池,供8隻海龜悠游活動,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當時的海龜們身驅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現在看來就覺得有點窘塞了。
民國78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列為保育類的海龜民間不得飼養,經多方專家評估後,大義宮的海龜在動保法實施前就已飼養多年,野性盡失,無覓食能力,放生猶如棄養,命運更難預卜,留在珊瑚洞讓牠們頤養天年,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精心照料定期體檢 5-9月移箱網放暑假
大義宮的8隻海龜,包括綠蠵龜5隻、玳瑁(鷹嘴)2隻、赤蠵龜1隻,據廟方表示,有一些更在民國60年代就已飼養,動保法實施後,一般人不得飼養或買賣海龜,目前澎湖除大義宮這8隻之外,澎湖水族館還有1隻,這隻會被留下來,是因為牠領有「殘障手冊」之故。
大義宮非常用心照顧這群龜兄龜弟,飲食方面,每週餵養2次,飼料為生鮮或冷凍的魚、蝦、花枝及蔬菜水果。每3個月還得請獸醫師定期健康檢查,每年2次總體檢,廟方將健檢資料完整紀錄保留,以供查核。
但動保團體仍向澎湖縣政府投訴,廟方於107年擬定一項環境改善計畫,即利用竹灣海域的箱網養殖區,每年5至9月將8隻海龜輪流移至箱網飼養,戲稱是「放暑假」,一方面也讓牠們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主委謝龍隱表示,未來有一天還是希望讓牠們返回大海,現在若迫於輿論壓力硬把牠們送回大海,會害牠們無法適應環境而死亡,更是罪過,過去野放的海龜常是這種下場。
八隻海龜各具特色
西嶼大義宮飼養八隻海龜,各具特色,要了解其特徵才能仔細分辨。
「綠蠵龜」又名海龜菜龜,因脂肪累積綠色色素呈淡綠色而得名。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溫暖域,是目前現數量最多的海龜種類,在台灣海域仍常可發現其蹤跡,也是會上岸產卵的海龜。
綠龜蠵特徵:頭部有鱗片,側盾板有四對,背甲的花紋與顏色變化極大,大多背甲的盾板有間雜黃、棕等顏色的放射狀花紋,有的是墨綠色和黑色,故也可稱為黑龜。
「赤蠵龜」又名紅海龜、火龜,生長在緯度高一點的北緯以北和南緯以南。特徵是頭部比其它海龜大,故又名大頭龜。側盾有五對,背甲呈綜色,所以被日本人稱為紅海龜。成龜背甲長一百一十公分,體重可達一百零五公斤。
「鷹嘴龜」就是我們熟悉的玳瑁,頭部最小,喙尖而下鉤,形狀如鷹嘴而得名。背甲花紋也最美麗,側盾板有四對。玳瑁背甲過去常被時尚界所引用,如玳瑁眼鏡等,也是走進流行時尚的海龜。
西嶼景點多 海鮮別錯過
遊西嶼大義宮珊瑚洞看大海龜,遊客可從馬公市搭車或騎機車前往,走澎湖203縣道經跨海大橋便可抵達,車程約三、四十分鐘。澎湖觀光的「北環路線」主要就是指西嶼,主要景點包含「二崁聚落」、「大菓葉玄武岩」、「漁翁島燈塔」、「小門鯨魚洞」、「塔公塔婆」、「二崁陳家大厝」等,當然主祀「聖帝祖」(文衡聖帝)的竹灣大義宮珊瑚洞,更是絕對不能錯過,參觀免費,香油錢隨意,非常適合安排一日遊的行程。
台南過去就有單車隊跨海至西嶼騎乘,這在大眾運輸不甚方便的澎湖是很好的安排。
西嶼近幾年快速開發,民宿快速成長,跨海大橋一過來就有統一超商,要吃當地的鮮美海鮮,不乏像清峰海鮮一類當地內行人常光顧的餐廳,小管珠螺雙併、紫菜炒米粉、澎湖絲瓜、甚或澎湖縣魚的玳瑁石斑都令人食指大動。過去是澎湖草地的西嶼,現在變成景色宜人的觀光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