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料理藏台灣魂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異國料理食材一般多以進口為主,高雄一群義法餐廳主廚直接走訪產地,找農民種植彩色番茄、甜蘿勒等台灣少見,但歐式料理必備蔬果,改用在地食材不僅新鮮度大幅提升,農民收入來源增加,消費者也吃得安心。 高雄5家義式、法式餐廳、義大利麵館、義式居酒屋及手作料理餐廳經營者、主廚理念相同,最近組成食材開發團隊走訪台灣各產地,蒐集各地農產討論如何運用融入歐式菜色。 「以往台灣農民只偏好種蘿蔔、馬鈴薯等常見作物!」義大利餐廳主廚何岳宗說,幾家異國料理合力與農民洽談,下單量提升,農民開始有意願嘗試種植鑽石花椰菜、櫛瓜、彩色番茄及香料芽菜類的甜蘿勒、鼠偉草等過去少見的蔬果。 他指出,過去義大利餐廳食材只能仰賴進口,但侷限於乾貨、加工品等容易遠途運送種類,現在部分食材能在台灣取得在地鮮貨,北部甚至也有食品廠可委製義大利式風乾香腸「沙拉米」,風味口感與進口貨相比毫不遜色。 除請在地小農種植外來種蔬果,他們也開始研發將台灣食材融入歐風處理手法,例如用高雄梓官生產茼蒿、彌陀養殖虱目魚做成義大利料理,跟在地小農攜手創造全新美食體驗。 另家手作料理餐廳主廚黃穎說,之前就常在市場探詢品質優良原料,發現在地小農生產農產品根本不輸高級進口食材,廚師更能因應不同時節推出各種當季料理,讓顧客每次來都充滿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