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華麗獻演《交響‧阿爾卑斯》 壯闊樂音見夏日山巒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NSO國家交響樂團《交響‧阿爾卑斯》音樂會14日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音樂總監準.馬寇爾領軍,攜手丹麥女高音安‧匹德森(Ann Petersen)同台獻藝,全場帶來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樂作,《最後四首歌》描繪死亡意象,《阿爾卑斯交響曲》則在壯闊樂音中看見夏日山巒。

準.馬寇爾表示,這個樂季花了很多篇幅來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這次演出《阿爾卑斯交響曲》是他晚期音詩作品,樂曲呈現出的是登山時的壯闊景象。 理查.史特勞斯居住在加爾米施-帕滕基興的小鎮,那裡阿爾卑斯山的綠色山巒,景象啟發他創作這首以攀峰為主題的作品。

準.馬寇爾指出,理查.史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曲》共20段音樂,藉生動的管弦樂法,帶著聽者遊歷阿爾卑斯山的壯闊景象,藉由音樂描繪登山感受,像是攀登可能遇到危險,或是周圍所能見到美景,都是與自然、心靈相關,是非常優秀且精湛作品。

樂團編制遵循華格納傳統,聲響色彩濃厚。除了弦樂之外,木管及銅管為四管編制,並使用管風琴、鐘琴及兩架豎琴,外加黑克管(Heckelphone)、4把上低音號(Tenortuben)與牛鈴等打擊樂器,還有風聲產生器、雷鳴製造機等聲響效果,傳神樂曲意境。

準.馬寇爾表示,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是作曲家生命末期的作品,呈現晚期流暢、甜蜜的音響,細察則可見其中細膩的安排,旋律非常美麗且富有情感,這次攜手丹麥女高音安‧匹德森共同演出,她以演唱華格納與理查.史特勞斯作品而聞名,其音色飽滿,在抒情與戲劇音色之間游刃有餘,相信這絕對會是場美好的音樂饗宴。

《最後四首歌》中《春天》以絃樂聲響為主,調性隨歌詞起落遊移在大小調間,描繪出冬日還未完全過去,卻聞得新春之兆的雀躍。《九月》一開始,在附點的主題外,第一排小提琴以尖銳的雜音般的不和諧音響,詮釋著歌詞裡將盛開花園打爛的秋雨。《入眠》有一段知名的小提琴獨奏,但其實它並不是間奏,因為作曲家在下一段裡,立即安排人聲來模仿這個旋律,在傳統的和聲語言裡,體現新音樂「人聲器樂化」的理念。《晚霞中》最後一句歌詞「這約莫是死亡嗎?」好像註解這位浪漫派最後一位大師,為藝術無愧於心的自我評價。

安.匹德森表示,睽違近10年,很開心再度來到臺灣,我先前演唱過幾次理查‧史特勞斯的《最後四首歌曲》,這首管絃樂歌曲是史特勞斯生命最後的創作,4首歌曲描繪作曲家對於死亡的想象,歌曲卻非常優美,女高音搭配管絃樂的演出,相信大家一聽便愛上這美好明亮的旋律。

NSO《交響‧阿爾卑斯》14日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領軍。(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NSO《交響‧阿爾卑斯》攜手丹麥女高音安‧匹德森,帶來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國家交響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