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Ally 先行評測:跨平台遊戲自由選,輕量級好手感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感覺在任天堂 Switch 開了個頭之後,愈來愈多的手持遊戲裝置推出市場。在這當中有主打雲端的 Logitech G Cloud、主打 Android 遊戲 Razer Edge,也有預載自家系統,香港也能買到的 Steam Deck,讓硬核玩家都可以隨時隨地遊玩遊戲大作。但最新加入戰團的華碩 ROG Ally,無疑是目前諸多競爭者中最強力的挑戰者 — 這電競品牌在硬體上的造詣經常都讓小編感到驚艷,那首次挑戰主機的他們又有什麼表現呢?我們在正式發表之前來一次實測!

設計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在我們早前的動手玩中已經有過一次外觀的描述,這回我們就快速簡略過場。ROG 是一台有著 7 吋 1080p 螢幕的 Windows 裝置,兩側為 Xbox 手把佈局的控制區,官方強調設計「合手合掌合指掌控體驗」,小編的掌心確實能包緊那圓弧的手柄,表面還有三角形的防滑坑紋,手感非常好。緊握時也不會感到手把過大、手指能自然地放在上面,這都有得益於兩側邊緣那講究的 14 度斜度:中指也剛好夠扣到機背的兩個 M1、M2 扳機;食指能扣到兩側肩鍵;拇指能夠輕鬆在正面的搖桿和十字鍵之間來回,整體手感都相當舒適。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叫人最驚訝的是其重量,609g 的機重看似平凡,不過配重得宜,所以即使是機身有著一定面積的裝置之下是相當輕巧。不光是比 Steam Deck 的 669g 更輕,而且考慮到這是一台 Windows 裝置,這種反差更是明顯。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Ally 機頂有著帶指紋辨識功能的電源鍵、狀態顯示燈、音量鍵、兼容 ROG XG Mobile 顯卡規格的 USB-C,以及兩個大大的吹風口。在遊戲時,這兩個吹風口都會有明顯的熱風吹出,可見處理器的效能以及內裡散熱系統的效率。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螢幕兩側會有四個小小的倒角按鍵,分別用於呼叫出裝置設定、Armoury Crate 遊戲中心、功能單和檢視模式。往下就有立體聲喇叭格柵,別看這平平無奇,在 Dolby Atmos 聲效加持下,音量相當足夠,而且有著極具包圍感的遊戲聲音,非常過癮。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兩顆搖桿都有 RGB 燈效,可以透過 Armoury Crate 來進行按鍵配置、震動回饋、搖桿敏感度、Aura Sync 燈光等等設定。是的,當運行著支援搖桿震動反饋的遊戲,像是 FPS 射擊遊戲,Ally 也會有相當擬真的震動效果出來,是完全比照遊戲主機的體驗。

相對於 Steam Deck、Razer Edge 等對手,ROG Ally 還有在機背多花心思,除了有「敗家之眼」形狀的散熱孔之外,還在中間有一道虹彩的反光裝飾帶,增添設計感。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螢幕、音響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是用上 7 吋 1080p 120Hz IPS 觸控面板,支援 AMD Adaptive Sync 技術,且有 1,000:1 對比度、sRGB 100% 和 500 尼特的顯示規格,在芸芸手持主機之間,僅次於 Razer Edge AMOLED 螢幕的高規格。

Ally 的螢幕在實際觀賞時是非常清晰,這要歸功於帶 DXC 塗層的玻璃 Gorilla Glass Victus,官方表示透光率高達 99%。在一般室內遊玩時都能清楚看到內容,但在戶外遊玩時比較遜色,像是小編通勤時打算在公車上玩一陣子,但旁邊大太陽直射過來就會反光。

硬、軟體配合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做為一台 Windows 主機,ROG Ally 是相當完整,搭載著全新推出的客製版 Ryzen Z1 系列 APU,採用了 4nm 的製程、Zen 4 架構與 RDNA 3 內顯,搭配 PCIe Gen 4 的 SSD、LPDDR5 的記憶體,並有一個最高傳輸速率 312 MB/s 的 UHS-II microSD 卡槽。所以除了螢幕小了一點點之外,大家是可以把 Ally 當作一般小 PC 來運行常用的 Windows app,像是 Spotify、Netflix 等娛樂 app,Office 套件當然也是可以的。

ROG Ally 支援 WiFi 6E 連線,剛好小編家裡也升級了路由器,在下載今天動不動就逾百 GB 的遊戲時更能穩定、快速地完成,當然這也關係到對方伺服器的速度。同時有讀者已經在問,為什麼 Ally 沒有 5G 支援呢?ROG 方面就指出,在 Wi-Fi 環境下的遊戲體驗仍然是比較好的,而且也有著續航力的考量。是說,雖然今天在香港的 5G 網路舖設也算是完善,但不時還會有收訊不良的問題,如果是在硬核的 PvP 對戰中一邊移動一邊遊玩,中間因為收訊不好而掉線,相信隊友們並不會輕易原諒你。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在使用 Ally 時,能夠按下螢幕左上角的快速設定鍵,像是 Android 手機一樣立馬更改裝置的效能模式、螢幕解析度、亮度,非常直觀。以小編的經驗,中間的「效能模式」都能夠支持著本機上遊戲的需要,當然這是個人有著討厭散熱風扇的嘈音的前提下的想法,如果追求最佳效能就一定是直接開啟最高的「極速模式」。

前文已經多次提及過的 Armoury Crate 遊戲中心,基本上就是大家使用 Ally 時的預設介面,因為所有遊戲相關的功能,包括遊戲庫、裝置設計等都整合在這裡。而且雖然 Ally 是一台 Windows 11 裝置,但要在這個小小的 7 吋畫面空間上以觸控和搖桿來操作 PC 介面,還是比較辛苦的。

遊玩體驗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因為 Ally 是一台 Windows 11 裝置,所以大家能在 PC 上玩到的遊戲都能在上面運行,不管是 Steam、Xbox Game Pass(以及附送的 EA Play)、Epic Game Store 等等,甚至是能安裝 Google Play Games 桌機版來玩 Android 遊戲。因此目前市場上,在選擇遊戲時最具彈性的,必然是 ROG Ally。不過 Windows 系統會出現的應用程式兼容、神秘的意外關閉等,也是會在 Ally 上出現,這也是平台本身的「特色」,不過 PC 玩家應該都習慣了吧。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小編分別在 Xbox Game Pass、Steam、Google Play Games 都下載了一些遊戲,像是《FIFA 23》、《Halo》、《街霸 6》、《人中之龍 7》、《崩壞 3rd》等,這些本來就有針對遊戲手把而設計操作的遊戲,或是搜尋時加入「控制器遊玩」的過濾條件,遊玩感覺都非常順暢。如果偏要挑骨頭,就是《FIFA 23》還是比較適合在大電視上玩,在小螢幕上看足球員的名字都有點尷尬。

總結

ROG Ally 先行評測
ROG Ally 先行評測

這回 ROG Ally 的先行評測是寫在仍未得知價位的情況之下,所以單純只有考慮其遊戲體驗。小編認為 ROG 或是說 ASUS 是再一次展現他們在硬體設計上的強大技術力,拿出了一個有很好操作體驗的主機。選用 Windows 平台也是一個相當好的方向,畢竟微軟也在大力推動 Xbox 遊戲生態,能夠讓玩家自由選擇要玩遊戲平台、不會受限,ROG 只要專注於硬體表現,以及設下一個漂亮的定價就可以了。

因此 ROG Ally 對於習慣以用遊戲手把來玩 PC 遊戲的玩家來說,是個相當不錯的行動款裝置,能在通勤、旅遊時都繼續玩主機級作品,不需要把完整的主機搬出來。只是喜歡玩鍵盤、滑鼠操作的類型,像是《AOE》、《The Sims 4》之類的,手持遊戲機就不能滿足這群玩家了。

◤瑪利歐正夯◢
熱銷瑪利歐遊戲片 限時下殺
瑪利歐樂高全現貨 手刀快搶
全系列角色娃娃 滿千享88折
瑪利歐週邊商品 這裡買最齊全

👉逛逛ASUS華碩線上旗艦店!ROG電競系列產品,下單滿2萬最高送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