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RI報告:中國核武庫擴大速度超越他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週日(6月16日)發布年度報告,估計中國核武庫的彈頭數規模已從2023年1月的410枚,增加到2024年1月的500枚,並且可能持續擴大。

SIPRI分析認為,儘管中國核武庫存仍遠小於美國(5044枚核彈頭)及俄羅斯(5580枚核彈頭),但按照其軍事發展情況,中國可能在未來10年大幅擴大洲際彈道飛彈(ICBM)總數,甚至超越美國和俄羅斯。報告估計,中國當前有238枚洲際彈道飛彈,美國有800枚,俄羅斯有1244枚。

SIPRI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項目資深研究員克裡斯滕森(Hans M. Kristensen)表示,中國擴大其核武庫的速度比其他國家都來得快。不過他也說,「幾乎所有擁核國家都制定了計畫,或大力推動核武力量」。

報告點出,全球當前擁有核武的9個國家,包含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及以色列,都持續對核武庫進行現代化改造,其中部分國家也在擴大部署核武。

全球限核開倒車

據SIPRI統計,截至今年1月為止,全球核彈頭頭總數估計為1萬2121枚,90%都由美國與俄羅斯所有,其中約9585枚可用,其他則是冷戰時期除役但尚未完全拆除的彈頭。實際裝載在飛彈與飛機上的核彈頭則有3904枚,對比2023年增加了60枚,且約有2100枚已部署的彈頭處於「高度戰備狀態」。

報告稱,被置於「高度戰備狀態」的彈頭幾乎都屬於美國及俄羅斯。據信,此次也是中國首度在非戰爭時期,把少量裝在飛彈上的核彈頭部署為「高度戰備狀態」。

SIPRI主任史密斯(Dan Smith)表示:「隨著冷戰時期的武器逐步汰除,全球核彈頭總數持續下降。但遺憾的是,我們依舊看到作戰用的核彈頭數量逐年增加。」史密斯認為,全球核彈頭擴張的趨勢可能持續,且將在未來幾年加速成長。

SIPRI年度報告形容,核武軍控以及裁軍外交在2023年遭遇重大挫折。一方面,俄羅斯在去年11月撤銷《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的批准;另一方面,在俄羅斯繼續攻打烏克蘭、西方軍援烏克蘭的情況下,俄方也多次揚言不排除動核,並於今年5月在烏克蘭邊境進行戰術核武演習。

史密斯稱,當前正處於「人類歷史最危險的時期之一」,除了生態破壞之外,政治競爭、經濟不平等、軍備競賽加速等問題,都成為衝突未爆彈。

SIPRI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項目主任溫威爾弗雷德(Wilfred Wan)指出:「自冷戰以來,我們還沒有看到核武器在國際關係中發揮過如此重要的作用……很難相信,距離5個最大擁核國領導人共同重申『核戰戰不可能獲勝,也打不得』,才剛過了2年。」

白宮官員:美或擴大核武庫

本月7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資深官員瓦迪(Pranay Vaddi)稱,美國可能被迫在未來數年內部署更多戰略核武器,因應來自俄羅斯、中國以及其他對手日益增長的威脅。

瓦迪主張,在對手的軍備不變的情況下,美方未來幾年內可能有一天要增加核武部署。「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會做出決定,需要更多核武來威懾我們的對手、保護美國人民及我們的盟友和夥伴。」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呼籲美國停止破壞國際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體系,並主張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不對無核武國和地區使用核武器,並稱其始終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準」,不參加任何形式的軍備競賽。

不過,美國國防部去年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曾指出,中國仍在建設其戰略核武庫;截至2023年5月,中國極有可能已經積累了500枚核彈頭。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