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R塔爾》活在群體之中,藝術很難只是藝術|香功堂影評專欄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凱特布蘭琪主演、陶德.菲爾德(Todd Field)導演的《TÁR塔爾》是一部訊息量極大的作品,故事描述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家莉迪亞塔爾,以高超的指揮技巧與豐富的音樂內涵享譽國際。莉迪亞和伴侶莎朗(柏林愛樂團長)育有一女,生活、事業一帆風順。然而,一名女學生克莉絲塔自殺的醜聞,以及來自俄羅斯的女大提琴手歐嘉的出現,讓莉迪亞的生活起了波瀾...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片中提及的議題廣泛,像是張巨大的蜘蛛網,交纏一起。電影開場未久,莉迪亞與學生麥斯討論起藝術與政治的相關性,麥斯表示他不喜歡巴哈,無法接受「天生的白男音樂」。莉迪亞批評麥斯受限於政治正確,窄化視野。兩人的立場相反,誰的論述更有道理?麥斯不管是基於任何理由而拒絕演奏或喜愛巴哈的音樂,他是需要被批判的嗎?莉迪亞想把藝術與私人領域切開來看的出發點有誤嗎?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單純從藝術層面來看,莉迪亞的說法並無錯誤,如果欣賞藝術的前提是要先做好「私人背景調查」,那麼我們究竟是在欣賞藝術,還是在審查一個人?《TÁR塔爾》片中,樂團需要新的大提琴手,參加徵選的樂手必須站在屏幕後方,評審們去除掉外貌、性別與年齡的視覺輔助,純粹以音樂(聽覺)的優劣來決定誰能入選樂團(回歸音樂的本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然而,人生在世真能全然屏除掉所有不公不正的因素?回到莉迪亞與麥斯的對辯,莉迪亞是教授,權力高於麥斯,當她對麥斯的選擇提出批判時,兩人是處在同等的位階嗎?亦或者莉迪亞仗著自己的身份去貶低麥斯的個人選擇,是因為她很清楚明白,在場的其他學生不會聲援麥斯?而在評選大提琴手時,即便評審是以技巧優劣作為選擇標準,樂手進入樂團後的發展性,還能秉持著相同的公平性嗎?事實上,歐嘉選入樂團後,莉迪亞常常藉由自身的權力去「創造機會」給歐嘉,讓她得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莉迪亞告誡麥斯,不要被政治正確所綁架,要用更開放的態度去看待藝術。但莉迪亞本身就是一個濫用政治正確的人,就像她為了給予歐嘉獨奏的機會,表面上是「公平」開放徵選,實際上是莉迪亞選擇歐嘉擅長的曲目,讓她贏在起跑點上。隨著劇情推演,我們逐漸看見莉迪亞的其他面向:例如透過他人的幫助讓自己一步步爬上高位,而為了「回報」對方,莉迪亞必須小心翼翼地維護她與高層的關係,以免從高處摔落。或是莉迪亞會利用名字或謊言去美化自己的出身與遭遇。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莉迪亞的事業成就,並非全然來自她的藝術造詣,更多的是她靈活的交際手腕: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人,並且剷除(排除)對自己有害的人。不只莉迪亞如此,整個社會的運作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在相互利用,不是宿主就是寄生蟲。莉迪亞身邊的人,表面上對她畢恭畢敬,但只要莉迪亞的利用價值被榨乾(或消除),他們也能很快把莉迪亞推出權力圈外。

▲凱特布蘭琪(中間站立者)主演《TÁR塔爾》,演繹首席指揮家莉迪亞塔爾欺壓下屬。(圖/UIP提供)
▲凱特布蘭琪(中間站立者)主演《TÁR塔爾》,演繹首席指揮家莉迪亞塔爾欺壓下屬。(圖/UIP提供)

電影裡,莉迪亞的鄰居是一對鮮少與人來往的母女:老母親罹患重病、女兒似乎有精神問題。某天,幾個陌生人登門拜訪莉迪亞,他們表示自己是隔壁房子的主人,由於母親已經過世,眾人將姊姊送往精神療養院,並準備把房子賣掉。這群人希望能知道莉迪亞的音樂練習時間,避免莉迪亞的「噪音(音樂)」嚇跑可能的買家。多諷刺啊,母親一過世,嗜血的子女立刻現身,不但把長年照顧母親的姊姊給送往醫院,還準備把房子賣了變換現金。而莉迪亞熱愛的音樂,在利益面前只是惱人的噪音,說明「藝術」與「商業(利益)」無法分割的關係。

澳洲女星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以《塔爾》入圍影后。(圖/翻攝自IMDB)
澳洲女星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以《塔爾》入圍影后。(圖/翻攝自IMDB)

我們來談談自殺的女學生:克莉絲塔。導演並未清楚解釋莉迪亞與克莉絲塔有過怎樣的關係,觀眾只能從莉迪亞的助手法蘭西絲卡口中得知她們三人曾經一起去烏卡亞利原住民族音樂,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克莉絲塔與莉迪亞或許有過一段情,只是旅行結束後,莉迪亞為能維繫自己的事業,決定冷處理她和克莉絲塔的關係,甚至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動用關係將克莉絲塔逐出業界,斬斷她的發展機會?

法蘭西絲是塔爾的助理,任勞任怨的付出,希望得到更好的前途。(UIP提供)
法蘭西絲是塔爾的助理,任勞任怨的付出,希望得到更好的前途。(UIP提供)

《TÁR塔爾》沒有揭露莉迪亞與克莉絲塔的關係,但我們從莉迪亞威脅霸凌女兒的同學、開除年邁的同事、掠奪樂團首席大提琴手的資格給予歐嘉等,或能想像莉迪亞擁有「取消」克莉絲塔的能力。莉迪亞掌握住舊時代的權力(莉迪亞在一次訪談中說指揮家能夠「掌控」時間,亦即莉迪亞把自己視為如神一般的人物,擁有無上的權力),而在新時代,權力換了另一種方式展現。克莉絲塔自殺後,輿論開始攻擊莉迪亞,而莉迪亞與麥斯在課堂上爭論的影片,經過有心人士的剪輯,扭曲掉莉迪亞的本意,讓她看起來就像是個保守的既有權力者的......老白人(莉迪亞確實師承了男性賦予她的權力)。原本是鎂光燈下的寵兒,突然成為公眾攻擊的目標,莉迪亞失去她的指揮席位、家庭與權力。

凱特布蘭琪今年有望再拿一座小金人。(圖/UIP提供)
凱特布蘭琪今年有望再拿一座小金人。(圖/UIP提供)

莉迪亞被「取消」了,一如她「取消」所有不利於己的人。我們能夠同情莉迪亞嗎?或者這是她的自作自受?莉迪亞相信人格缺陷不能影響藝術性,但要「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利益歸利益」無疑是天方夜譚,當我們在討論一個議題時,我們是抱持著怎樣的心情去看待問題本身?當我們利用議題去攻擊特定人士時,有沒有可能未來會成為被同一個議題攻擊的目標?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始終沒有給予觀眾簡單的答案,它透過莉迪亞與身邊人士的互動,引導觀眾思考性別、階級、藝術、利益之間微妙且不可分的關係。影片後段,身敗名裂的莉迪亞回到老家,她在以前的房間內找到指揮家李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演說錄影帶,伯恩斯坦在影片中闡述音樂的美好與包容性,莉迪亞為此感動落淚(彷彿重拾純真的自我),諷刺的是,電影下一幕是莉迪亞的兄長返家,他喊了莉迪亞的「本名」,又立刻將莉迪亞拉回到現實之中。現實是:當我們獨自一人時,藝術可以是藝術,但當我們活在群體之中,藝術很難只是藝術。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結局,莉迪亞離開柏林,前往亞洲國家另起爐灶,她不再擔任柏林愛樂的指揮,而是成為電玩遊戲的音樂指揮。莉迪亞被「下放」了嗎?莉迪亞不在豪華的歐洲音樂廳裡擔任指揮家,她的演出就被貶值了嗎?如果音樂的本質是要直擊人心傳遞感動,為何音樂的類型和表演的場所會成為音樂水準高低的評分標準?《TÁR塔爾》的結局看似讓我們看到莉迪亞的失敗,但我想起影片尾聲莉迪亞和導遊的一段對話。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如果有機會,我想在水中游泳。」莉迪亞

「當然,但不是在河裡,而是瀑布。」導遊

「為什麼?」

「因為河中有鱷魚。」

「喔?我不曉得這麼內陸的地方也有鱷魚。」

「這些鱷魚來自馬龍白蘭度拍的一部電影,牠們最後逃了出來。」

「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但牠們順利活了下來...」

莉迪亞就是那群鱷魚吧,因利益而生(莉迪亞這個名字是為了商業形象的考量而生),最終為自己的生存走出自己的路。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

《TÁR塔爾》是一部各方面都很精妙的作品,劇本層層疊疊相互呼應,聲音設計尤其充滿巧思,影片透過大量的環境音來影射描述莉迪亞的心神不寧,細微的聲響不斷進入莉迪亞的私人領域,說明她所建構的生活並不穩固,隨時可能遭到外來者的侵入與破壞,無法提供莉迪亞足夠的安全感。《TÁR塔爾》的演員群戲精彩,飾演莉迪亞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絕對是本片最大的發光體,不管是指揮時的霸氣、戀愛時的光采、獨處時的神經質等,情緒掌控精準到位,表演本身就是奇觀,令人難忘!

左起蜜雪兒威廉絲、凱特布蘭琪、楊紫瓊、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安娜德哈瑪斯。(圖/片商提供)
左起蜜雪兒威廉絲、凱特布蘭琪、楊紫瓊、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安娜德哈瑪斯。(圖/片商提供)

movie_id:1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