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顛覆了世界 自己卻前途未卜

全球最大網約叫車公司優步(Uber),12日正式向華爾街申請發行初始股,上市日期可能在下月,估計集資100億美元,市值則估計為1000億。1000億是巨額資金,反映優步上市是風雲際會的大事,也是美國企業史的新里程碑。但優步上市也引出不少問題,最重要的:優步是否代表新一輪科技泡沫?這家公司創辦十年,至今一直虧損,上市後可轉虧為盈嗎?能生存下去嗎?

首先須指出,優步的初始股無論成敗,它創辦至今,已真正改變了世界,創造企業史的革命。優步開創新經營模式,利用互聯網平台,一方面聯繫叫車的乘客,另一方面聯繫獨立承包司機;乘客使用手機平台,就可聯繫到距離最近的優步司機。優步全球目前有390萬名司機,分布69個國家。這種商業模式不但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更被其他行業模仿,因此大幅改變世界,例如短租公司Airbnb,也是利用手機平台,改變傳統旅遊業。

但優步的成功,卻擺脫不了虧損和泡沫的陰影。20年前(1999年春天),矽谷出現互聯網時代第一次科技泡沫,那時矽谷看到互聯網的巨大潛力,對網路公司投以巨大熱情;只創辦一年、還沒有什麼收入的網上旅遊公司「Priceline」,匆匆發行初始股,底價16元,首日以69元收市,比底價大漲330%;三周後(1999年4月),漲至150元,公司市值衝至200億,與美國航空公司市值總和相同。但接著泡沫破滅,兩年後(2001年),Priceline股價只剩不到2元。

20年前的科技泡沫對現在的教訓是:科技初創公司的創辦初期,確實需要不斷創投資金挹注維持,讓它們可維持下去,爭取成長所需的時間,所以不斷燒錢是必需的過程;在成長和競爭過程中,不少公司被淘汰,但也有些公司生存下來,並成長茁壯為巨人。例如1990年代的初創公司亞馬遜和電子灣(eBay)、2000年代的谷歌和臉書,後來都成為巨人。問題是,誰能在不斷虧損的情況下仍能茁壯成長?

半個月前股票上市的另一叫車平台Lyft,集資23億,底價是72元,市值增至243億;3月29日首日上市時,曾漲至88元,但此後熱潮減退,12日已跌至59元。華爾街有分析師認為,Lyft的市值被高估,股價只應在50元左右,因此市值只約140億,而不是243億。

Lyft是美國第二大叫車平台,創辦於2012年,總部也設在舊金山。但至今一直虧損,2016年虧損6.82億,2017年虧損6.88億,2018年虧損9.31億,過去三年共虧損23億。Lyft在申請上市文件中甚至明言:「我們過去一直虧損,未來也可能無法達到盈利。」

但Lyft的初始股卻受到投資者熱捧,股價被提高至72元。為什麼這樣,這會是泡沫嗎?當今最新一代矽谷初創公司,與1990年代的初創公司有個大不同之處,當時網路公司大多還沒有收入(例如Priceline),但當今初創公司卻有實質收入,Lyft去年收入達20億,只是入不敷出,仍然出現淨虧損。Lyft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才能維持成長,讓投資者繼續看好叫車平台的生意,繼續投資它的股票,讓它能藉此生存下去,繼續成長。

優步的情況與Lyft幾乎如出一轍,只是規模比Lyft更大,虧損也比Lyft更多,轉虧為盈的希望更渺茫。優步創設於2009年,十年來總共虧損80億,2018年收入雖達113億(主要是車費收入),但仍然淨虧損18億;上市之前,優步靠創投資金維持(十年總共籌到240億),上市後,將須依賴投資者對它的股票保持興趣。如果優步不能盡快轉虧為盈,或虧損擴大,或成長減慢(例如乘客叫車次數減少、車費收入減少),或支出不能削減(司機薪資是最大支出),股價就會下跌,公司的經營早晚會出現問題。

優步除了叫車平台,還經營其他送貨、送食物外賣業務。例如Uber Eats和Uber Freights,但這些業務的收入不足以讓優步轉虧為盈。亞馬遜曾長期不賺錢,直到四年前,開闢出雲端服務業務,收入才告增加(雲端服務去年收入達200億,占亞馬遜全部收入的58%),財政狀況也改善,股價開始大漲。

優步的最大潛力,可能是自動駕駛車隊。如果將來全部使用自動駕駛,無須再支付司機費用,是轉虧為盈的最大機會。但安全的自動駕駛車何時才能出現?在100%安全的自駕車出現前,優步將難以避免繼續虧損。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詐領亡夫社安金23年 她還領這項補助 被判還款及判刑
威廉王子劈腿凱特閨密? 媒體爆料恐挨告
「我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 谷歌退休熱搜詞 這句話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