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抗衡民進黨 九二共識須翻頁

讀者投書:蕭孟煊(管理顧問)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民意如潮水般沖蝕國民黨百年根基,接連兩次大敗迫使國民黨於危急存亡關頭,不得不正視自身問題。近年遭外界批評缺乏的「世代對話」與「兩岸論述」成為重要組改工作項目,然而日前所公布的「兩岸新論述十大要點」、「四大支柱」卻受到黨內大老抨擊,是拿香跟著民進黨拜、拋棄九二共識,提前開啟國民黨內的反改革之戰。

在連戰、馬英九、洪秀柱等藍營大老接連開砲後,不禁讓人好奇,這些大老固守的究竟是中華民國與自身政黨的價值,還是僅僅是為了鞏固「九二共識」為其帶來的價值而緊張?

新兩岸論述中提及「正面肯定九二共識的歷史貢獻」、「拒絕一國兩制」、「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兩岸共識」、「民主人權是推動兩岸交流的根本或前提」更加明確,皆並未否定「九二共識」在過去兩岸初探、相互認識的年代,提供一個名詞讓雙方各自緩解內部壓力。

「九二共識」對雙方最大的共識,就是意欲以「一中各表」的模糊定義來尋求「求同化異」的可能,最重要的概念在於「各自表述」。這樣的靜好歲月卻被習近平以「一國兩制」的明確定義打破,讓九二共識朝向一國兩制前進,各方打著「九二共識」旗號變成一門好生意。

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國民黨將「九二共識」列入黨綱,甚而作為籌碼盤據兩岸政治的話語權,然隨著「全球局勢變化」與「九二共識定義被僵直、明確(不少國民黨人喜歡用污名)化」都使國民黨必須推動自身的兩岸論述向前,不能再打模糊仗。

筆者認為,國民黨黨改所提出的新論述並非揚棄九二共識,反而是將其重要概念抽出並完整闡釋,避免陷入名詞定義的政治口水之中,「九二共識」早已完成其歷史任務,時空背景也早已斗換星移。

無論國民黨或是台灣的兩岸關係都將走入新篇章,過去模糊策略走向明確化,不需要再由「九二共識」來包裝,中華民國就是個享有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國度,這個限度就是兩岸的必須相互尊重的底線,也在四大柱中明確揭示,明確的價值立場將帶來明確的道路方向,江啟臣等改革派人士並不應該害怕讓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出櫃,是值得國人肯定的做法。

過去民進黨為了勝選執政權,可以冷凍《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等政黨文件來取得社會最大公約數與換取台灣共識,國民黨為何不能為了重新贏得國民信任而擱置九二共識?

若將「九二共識」過去誕生的重要精神條條列出來,「堅守中華民國、捍衛民主價值、拒絕一國兩制」,這樣的話語不正是過去國民黨一再堅持的論調,卻在長期糾結於模糊不清的名詞中,被民進黨獨佔了「抗中(共)保台」的話語權。

兩岸開放交流33年來,台灣與大陸具有多方深度認識,可筆者認為「求同化異」有其底限,不能一昧為了歷史定位而將自身價值所拋棄。「九二共識」早已完成其歷史階段的工作,不應再淪為政治工具,成為兩岸掮客的通關密語、一再被賦予新定義。國民黨當前選擇改以「肯定歷史貢獻」取代緊抱不放九二共識,重新將兩岸論述說清楚講明白是正確的決定,國民黨若想抗衡民進黨,現在猶未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