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應不驕 敗應知恥 花蓮市長補選 謙卑的政黨該思考什麼?

花蓮市長補選投票率僅40.83%,各投票所投票情況冷清。(張祈攝)

中國時報【朱真楷╱特稿】 花蓮市長補選,堪稱總統大選後「政治意義」最高的選戰。因為,這是國民黨延續氣勢的關鍵,也是民進黨止敗求穩的定心丸;但無論選前如何廝殺,最終都得謙卑面對人民抉擇,「勝不驕,敗知恥」。結果,民進黨吞敗卻出言鄙視選民,這不僅是「見笑轉生氣」,敗相漸露,更是甩了民主制度大耳光。 見笑轉生氣 露敗相 從今年起,一連9場補選,藍營過關斬將,綠營始終吞敗。雖然這都只是視為小戰役,但當年蔡英文之所以能讓民進黨從被打趴,一路衝進總統府,最初關鍵,就是從2009年雲林立委補選開始,一路打贏桃園、台中等立委補選,終而逆轉氣勢。 因此,面對這場補選,雙方選擇重裝壓境,主因就是國民黨拿下這席,就更能穩住渙散軍心,有助重返執政;民進黨若勝,除有助未來花縣長選戰,更能壓制對手氣勢。 或許藍、綠都有輸不得的壓力,但政治人物面對每次選舉,都該視為選民給予的一堂課。如果勝選,就該傾心反饋;一旦敗選,就該謙卑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夠。但昨天的民進黨,顯然不僅未能檢討反省,甚至擺出「只能我贏,不准別人贏」蠻橫態度,令人質疑這個黨是否已被全面執政沖昏了頭。 只能我贏 不准別人贏 尤其,過去馬英九執政,段宜康最常指著馬政府鼻子罵「獨裁」,結果昨天蔡政府才剛重返執政百日,這位政客卻講出「我可以假裝尊重選舉的結果,但我沒辦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獨裁意味濃厚,徹底暴露出對民主制度的輕蔑。 或許,民主制度不完美,但之所以能成為主要國家奉行的體制,就在於它讓你我有機會,在票票等值基礎上,用行動參與政治,展現對國家發展的期待。因此,凡是在此基礎產生的勝選者,某種程度就代表「多數選民」心聲,這是民主制度基本原理,更是讓民主制度持續運轉的動能。 鄙視人民 終將被反噬 因此,面對市長敗選,民進黨該做的,是問自己為何無法獲得花蓮多數在地選民青睞?為何無法催出青年返鄉學子選票?為何自己手握執政、立法權,卻仍無法說服人民你能帶來改變?這些問題,是謙卑的執政黨該去思考的,而非用鄙視語言指責你的「頭家」。 選民或可假裝尊重段宜康,但沒辦法假裝不鄙視汙辱民主的民進黨。一場市長的敗選,雖不可能撼動未來蔡政府能否延續執政,但歷史告訴我們,鄙視人民的政黨,終將被人民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