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研討會開幕 徐爵民盼開創雙邊合作

為落實去年7月於美國華府召開的「台美雙邊科技合作會議」成果及促進台美雙邊研究人員未來進一步合作研究,科技部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今天(29日)上午在台灣大學舉行「地球科學」、「大氣科學」及「光電通訊」3場研討會聯合開幕典禮。科技部長徐爵民致辭時表示,期盼透過這3場研討會,台、美之間可找到重點合作項目,開創雙邊合作新契機。 科技部指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是美國聯邦政府於1950年設立的獨立機構,是美國除了醫學領域外的主要研究計畫補助單位,每年約補助近1萬1,000件研究計畫,且其所補助計畫已產生214位諾貝爾獎得主。 本次研討會NSF籌組65人團,規模之大是歷年之最,同時召開3場主題會議也是歷年僅見,團員涵括5位NSF計畫主任,及這3項領域中美國著名學校的資深及年輕研究人員,可促進台美研究人員繼續密切合作,加速研究成果推展。 科技部長徐爵民致辭時表示,這三場研討會將就「台灣造山作用、地表侵蝕及氣候的互相關聯」、「極端降水暨天氣」及「穿戴式光電元件相關研究」等主題進行2天的研討,3場研討會中就有2場跟天然災害有關,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了解地球科學的物理現象內涵對防災是非常必要的。他說:『(英文原音)大家都知道,台灣位於板塊會聚邊界和天氣系統的交接處,大氣與地表作用活動都具有顯著的變化性與豐富性,這些空間和時間上作用的變化,常嚴重地影響我們的生活空間。所以在我們要進行防減災工作之前,瞭解上述地球科學的物理現象內涵是當然必要的。』 徐爵民也表示,研討會會前及會後也將有實地訪視,促進美國團員更深入了解我國的科研發展與研究能量,期盼透過這3場研討會,台、美之間可找到重點合作項目,開創雙邊合作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