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長角狂蟻

國家地理新鮮聞:長角狂蟻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百多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留美化工博士謝勳主編、翻譯。相信謝博士的理工背景和人文素養將使這個專輯多彩多姿。

長角狂蟻搬重物時,總是走Z字形。原因在於,那是與同伴的互相協調忍讓。

四年前某一天,佛尼歐看見他家貓的幾塊食糧碎片,同時從碗底浮上邊緣。仔細一看,他發現一個螞蟻兵團,頭上頂著遠大於牠們身軀的戰利品,奮力扛回蟻窩。佛尼歐是以色列威資曼科學院的科學家。他看到的是動物界少見的「合作搬運」現象。這種螞蟻叫「長角狂蟻」,因為牠們的行走路徑,看起來似乎瘋狂而沒有條理。

直到最近,科學家才逐漸了解,這種螞蟻究竟如何頂著大塊的食物,找到回家的路。答案是合作無間,還有,得助於類似航空管制員的指揮。

研究人員錄下上百次長角狂蟻走得曲曲折折的路線,有個別動作,也有團體動作。科學家也在螞蟻的路徑上放置障礙物,以試驗長角狂蟻找路回家的本領有多大。

參與這項研究的汾訥曼解釋,牠們個別看起來有點笨,其實不然。尤其形成群體時,彷彿有集體智慧。這群科學家發現,長角狂蟻會輪流工作,有時幫忙扛東西,有時從旁邊估量情況。如果在旁邊評估的螞蟻發現,頂著東西的同伴們逐漸偏離方向,牠們就加入,拚命推擠同伴,讓隊伍回到正確方向。汾訥曼指出:「個別的螞蟻找到解決的辦法,而整個團隊給與所需的力量。」

過去,科學家驚訝於扛著重物的長角狂蟻捨棄了筆直的回巢路線,這種類似漫步的策略,容易引來別的動物攻擊。但在以電腦模擬螞蟻團隊的動作後,科學家們發現,迂迴路線來自於個別及群體螞蟻行為的平衡。

一隊螞蟻各自為政將帶來麻煩。螞蟻之所以能找到回程,是因為牠們將不同角色應變自如。汾訥曼解釋,「領頭蟻」的角色是短暫的,大約只有十到十五秒鐘。過後,先前那隻領頭蟻也會失去方向,成為群眾的一員,而其他暫時脫隊的螞蟻則負起評估的任務。

美國賓州大學庫瑪教授研究動物的群體行為,將之應用於機器人。他補充:「群體行為有最理想的大小。」當群體太小,每隻螞蟻要各走各的,就漫無方向;若群體太大,螞蟻無法繞過障礙物。

最後,汾訥曼評論:「在這方面,螞蟻比我們人類行。牠們可以在很大的團體裏彼此協調。但如果是人類一起扛東西的話,往往走不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