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誰是輝達、超微最強後盾?高階晶片+伺服器紅利怎吃?矽谷、台灣領跑AI商機

生成式AI的橫空出世,點燃矽谷灣區科技巨頭在新賽道上的競爭,瘋搶AI商機。軍火庫則是遠在太平洋另一頭的台灣,小島上掌握了全球近6成的先進製程產能,以及8成的伺服器出貨。美商想做生意,必須與台廠攜手才能前行。

「坦白說,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宣布會跟雲達密切合作時,我嚇了一跳。」一名雲達員工回憶,當時他立刻打給同事詢問此事,沒想到電話那頭同樣茫然,「原來內部根本沒多少人知道。」

該名員工透露,那時雲達網站上根本連搭載輝達(NVIDIA)H100伺服器的行銷資訊都沒有,不久後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部門手忙腳亂了幾周,那陣子的工時也比較長,一切都動了起來。」沒想到幾周後的某日,黃仁勳突然現身在雲達的美國據點。

圖一_NVIDIA H100 為每個資料中心提供突破性的效能、可擴展性與安全性。 圖/NVIDIA
圖一_NVIDIA H100 為每個資料中心提供突破性的效能、可擴展性與安全性。 圖/NVIDIA

或許是擔心突然暴增的AI伺服器需求,黃仁勳親自前往辦公室,與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共同激勵當地員工,「大意是說新時代已經來臨,要我們和他一起向前衝,把握這個令人興奮的機會。」

由客戶親臨供應商鼓舞士氣的狀況鮮少聽聞,黃仁勳的這個舉動,凸顯出輝達想穩穩拿下AI商機的強烈雄心。

AI錢潮來襲!雲端巨頭軍備賽開打

研調機構Counterpoint指出,全球2023年的雲端服務商預期資本支出會成長8%,總額的35%用在AI,購買伺服器並擴建資料中心。IDC研究副總裁羅吾(Shane Rau)表示,雖然當前景氣處低谷,但資料中心還是把大部分資源都挹注至AI,投資額不減反增。

雲端業者正在擴大AI軍備競賽。一名法人指出,微軟(Microsoft)剛開始推AI應用Copilot時,同業都在猶豫是否加入,「但現在情況是大家都投入很多錢,頭都洗一半了,所以AI一定會持續發展下去,否則就會一起失敗。」在近期的法說會上,科技巨頭紛紛提及將擴大資本支出,用以購買AI伺服器以及擴建資料中心。

國海證券在一份報告中,將AI伺服器約略分為「CPU+GPU」、「CPU+TPU」或是「CPU+AI加速器」等形式。根據IDC數據顯示,採GPU伺服器者仍為大宗,市占率達89%,這也說明主導GPU市場的輝達的市值,為何能在幾個月內躍升兆美元俱樂部。

除了輝達,OpenAI也在考慮研發自有晶片,加速自家AI產品運行。Google、Meta和百度等擁有大型資料中心的企業,也接連跨入自研晶片。摩根士丹利報告預期,2027年時,上述這類ASIC(客製化晶片)晶片在雲端半導體市場,有機會從現在的個位數占比成長至30%,潛力驚人。

其中,半導體和伺服器則是在這樣的錢潮下,形成台廠的機會。

首先,用於AI的先進製程和封裝產能主要來自台灣。一名美超微(Supermicro)員工透露,雖持續獲得訂單,「但受限台積電先進封裝(CoWoS)產能,不是做不出來,是拿不到晶片。」

輝達因此推出原用於Omniverse平台的GPU伺服器「L40S」。由於當中的GPU無須用到CoWoS,有助緩解供應緊繃。輝達超大規模和高效能運算副總裁巴克(Ian Buck)指出:「L40S可用於Omniverse平台,同時也是優秀的AI GPU。」

其次,根據資策會統計數字顯示,台灣在2022年還掌握全球8成的伺服器出貨量,加上零組件供應鏈完整,匯聚了大部分的AI硬體資源。

人脈為王,想量產「看誰關係最好」

從上述可知,雲端巨頭和晶片設計公司,最終仍仰賴與台灣晶片及伺服器生態系攜手合作,將AI應用落地;反之,眾多台廠也靠著美系大廠所創造的需求,獲取成長動能。AI牽起了台灣與矽谷灣區大廠間的緊密連結,創造出繼個人電腦和手機後,新一波的灣對灣合作。

SiMa.ai創辦人瑞格沙易(Krishna Rangasayee)親身體會:「這(半導體業)是個與『關係』有關的生意。」SiMa.ai是專攻機器學習晶片的IC設計商,瑞格沙易曾在賽靈思(Xilinx)任職近20年,本身擁有不少台灣人脈。他開玩笑地說,「這是年紀大的其中一項好處。」

瑞格易沙回憶,他和團隊曾造訪台灣多次,發現整個資通訊業的上中下游生態系都在台灣,和不少台廠建立了深厚關係,「台北及新竹非常重要。」並接著指出,「任何要做AI生意的人,你不能打造出晶片然後就希望一切順利,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SiMa.ai創辦人Krishna Rangasayee 圖/邱品蓉攝影
SiMa.ai創辦人Krishna Rangasayee 圖/邱品蓉攝影

旅居美國數年的台杉投資執行合夥人李晃告訴《數位時代》,曾經有一家非常熱門的新創自己找上門,希望台杉能投資500萬美元,「他們戶頭裡面可能有上億元資產,因此想要的並不是我們的錢,而是關係。」

李晃在過去幾年間替不少美國新創牽線台廠。他觀察,很多軟體出身的企業雖然能做出產品原型(prototype),卻不會想到真正要量產時有多困難,「即使是Google這種大公司,做硬體的人可能都很年輕,何況是小新創,供應鏈經理根本無從下手。」

比中日韓占優!中小台廠拚被「看見」

這當中的障礙有二。第1點是矽谷公司規模有別,大廠不見得願意接新創訂單。再來則是中、小型台廠大部分專注於特殊應用,市場分散且破碎,上網也不見得能找到正確資料,「一個沒碰過硬體的美國人是找不到正確窗口的,他可能只知道Foxconn(富士康),其他企業名字都沒聽過。」

先前曾有家公司要做高頻電路板,「不是一般電路板,會做的公司沒有很多,價錢和功能還要雙方都滿意才行,很不容易。」李晃補充,中美科技戰後很多西方企業已無法去中國去找供應商,加上日、韓也沒有相關技術,「台灣其實很有優勢,但中、小型企業要能看到商機。」

10月中,黃仁勳今年第2度訪台,不僅被目擊與廣達副董事長暨總經理梁次震同桌聚餐,席間有多名廣達高層;市場也傳出黃仁勳此次訪台,是為下一代B100伺服器產能。「美國AI技術領先、台灣硬體很強,雙邊需要彼此,台灣生態系是很強大的。」李晃說。

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 圖/蔡仁譯攝影
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 圖/蔡仁譯攝影

在地緣政治和供應鏈韌性的形塑下,合作型態比往日緊密。羅吾指出,AI伺服器不只是有半導體,還包含電源管理晶片、記憶體和遠端伺服器管理晶片(BMC)等,隨著美中關係惡化,不少企業因此轉移至台灣下單,「而台灣能生產出各式各樣的晶片。」在這樣的狀況下,各國政府看重的已不只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還包含其他晶片或載板(ABF)數量是否充足,「各國政府會持續與台灣接觸,以獲得持續且穩定的產品輸出。」

今年冷淡的手機出貨量,讓相關業者背負著清庫存的沉重壓力,AI則被全球科技業視為全新的成長曲線。命繫AI發展的台灣供應商,正處於前後主力產品世代交替階段,不想被時代拋下,就要努力衝刺跟上。

責任編輯:蘇祐萱、謝宗穎

更多報導
獨家直擊|開箱輝達總部Voyager!辦公室跟《星際爭霸戰》有關?大到會迷路?員餐吃什麼?
輝達含淚丟50億美元訂單!美國禁令還有更猛副作用:中企躺著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