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血糖波動藏危機 夢魘誤為鬼壓床

血糖控制若不夠理想時,應該要積極考慮儘早使用胰島素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有些患者只注意日間的血糖值,卻忽略夜間血糖波動尤其是降低的隱藏危機,其症狀包括夢魘、抽筋、饑餓感等,患者誤以為是鬼壓床、嘴饞,殊不知這正是血糖不穩的警訊,應記錄症狀並與醫師討論是否有調整治療方案之必要。 台灣胰島素使用過於保守遲滯,是整體國人患者控糖績效不彰的一項重要原因。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長期觀察,台灣胰島素治療有三個「10的瓶頸」,亦即大多數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非得等到罹病10年後、糖化血色素(HbA1c)平均超過10%時,才開始使用胰島素,這些患者治療一年後僅有約10%的人能成功達成控糖目標。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表示,目前全台灣糖尿病人口約195萬人,普遍血糖控制不佳、併發症多,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時間點過遲。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列,糖尿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之併發症,包括全身血管系統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可能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結果。 杜思德醫師表示,胰島素治療可用於糖尿病各階段,越早使用對胰臟保護效果越大,因為血糖值若居高不下,胰臟將受到葡萄糖不可逆之毒害,傷害分泌胰島素之貝他細胞,可能加速病情惡化,導致併發症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