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青年學者養成計畫 培育博士生多元發展

教育部將於今年8月起推動「青年學者養成計畫」,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26日)表示,教育部將透過精緻培育、多元養成、學校課責、國際一流等4大目標,讓台灣的博士生在畢業後朝向國際化、多元化發展。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教育部預估國內大學教師的需求量將逐年遞減,首當其衝的將是以培育大學師資為主軸的博士培育系統,因此,教育部研擬「青年學者養成計畫」,期盼整合政府、大學與產業資源,使博士人才與產業緊密連結,改善學用與研用落差,並讓我國的學術菁英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教育部26日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舉辦「青年學者養成計畫」論壇。教育部長吳思華在會中指出,唸博士不一定要到大學教書,像產業界現在急需人才,若以產學共同培育博士生,不只能讓博士有工作,也讓知識有更多面向的運用;尤其培養博士生的最後一哩路若能與國際接軌,經過較長的博士或博士後研究確保學術品質,將能使台灣培養的博士被「世界百大」聘用。吳思華:『(原音)做為一個頂尖大學,我們不是在追求學校的世界第一或是世界百大,我們真正應該去努力的是我們所畢業的博士生能夠被百大所聘用,那你就是國際一流的大學。』 教育部指出,各大學未來對於博士生的培育,應從學術菁英、產業菁英和實務型博士等三大面向整體思考,其中,在學術菁英培養方案上,教育部將與各大學合作,以長期且全額的獎學金共同支持學術菁英在就學、研究及海外研修等方面的開銷;產學菁英培育部分則由教育部提供每人每年新台幣20萬、最長補助5年的獎助學金。